唐从祥颖儿莫文蔚我的长辈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精品鉴赏

南宋宫廷歌乐女伎演奏场景《歌乐图卷》
时间:2016-07-26 08:02:58  来源:中国书画网  作者:  

   

南宋宫廷歌乐女伎演奏场景《歌乐图卷》

 

  《歌乐图卷》,北宋,佚名,绢本工笔重彩设色,手卷,纵25.5厘米,横158.7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歌乐图卷》描绘了南宋宫廷歌乐女伎演奏、排练的场景。画面中九位女伎、一位老乐官和二位女童于庭院中一字排开,手持笛、鼓、排箫、琵琶等多种乐器。画中人物均穿着南宋时期的典型服饰:九位女伎身材修长,穿着红色窄袖背子,高髻上饰以角状配饰;男性乐官佩戴朝天幞头,女童则戴簪花幞头。此卷所绘的人物及场景是南宋社会文化生活的生动写照。

  

南宋宫廷歌乐女伎演奏场景《歌乐图卷》

 

  《歌乐图卷》局部,北宋,佚名,绢本工笔重彩设色,手卷,纵25.5厘米,横158.7厘米

  在技法上,《歌乐图》设色细腻鲜艳,用笔精细而能够随物应形,通过不同的笔法表现不同物象的特定质感,如衣纹流畅、竹叶劲挺、树石沉雄,写实且富于意趣。画面构图疏朗简洁,节奏感强,整体上呈现出相当高的艺术水平。而以歌乐女伎为表现题材的作品在南宋人物画中极为少见,具有相当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歌乐图卷》画面右侧为一棵棕榈树,树干以淡墨晕染,树叶双钩,并填以石绿色,上层的树叶以树身为轴呈对称状;地面上点缀了几丛花草,草叶以没骨写意法画出,地面上白色的小花以浑点点出;地面局部晕染石青,并勾勒有平行的水平线表现地面质理。画面左侧的配景,靠右边为太湖石和竹丛的组合,地面点缀花草,花草的描绘方式与右侧配景中的花草一致。太湖石的轮廓线比较粗犷、写意,石面以石青晕染,局部施以皴擦表现质理。太湖石后的竹子,竹竿和竹叶双钩,中间几株竹竿以石青晕染。太湖石和后面的竹丛也呈中轴对称状。左边有一段栏杆,栏杆后绘有一棵盛开着白色花朵的树,似为梨树,树干双钩,树身晕染,树叶为瓜子形点叶,白色的花瓣以椭圆形的点进行表现,画面美感十足。

  

南宋宫廷歌乐女伎演奏场景《歌乐图卷》

 

  《歌乐图卷》局部,北宋,佚名,绢本工笔重彩设色,手卷,纵25.5厘米,横158.7厘米

  

南宋宫廷歌乐女伎演奏场景《歌乐图卷》

 

  《歌乐图卷》局部,北宋,佚名,绢本工笔重彩设色,手卷,纵25.5厘米,横158.7厘米

  《歌乐图卷》中所绘九女子,皆披褙子外衣,此服饰出现于北宋年间,流行于南宋时代。在河南禹县白沙一号北宋墓壁画《伎乐图》,和传世的南宋《瑶台步月图》页中都可见到。此外,女子梳高髻并簪有三朵花状饰物的发式与南宋《瑶台步月图》页和《荷亭儿戏图》页中的女子发式相近。图中另二个女孩装扮官员样,所戴直脚幞头也是宋时官帽样式。另一位手抱琵琶的男艺人,穿圆领窄袖袍衫,戴曲脚幞头,与河北宣化辽墓壁画《散乐图》中的吹乐艺人相同。从此图人物的服饰和幞头考察,有宋制和辽制混合的形迹。

  《歌乐图卷》的主题标以“歌乐”,较为笼统。从戏曲史考之,应是从唐代优戏发展而来的宋代杂剧,至南宋与金对峙时期,宋杂剧逐渐演化出北曲杂剧和南曲戏文两大地方性戏曲类型,都是兼有歌舞和表演并带有一定情节的戏曲形式。南曲戏文演唱不用管弦乐器伴奏,采用徒歌的方式,只以拍板节拍,用锣鼓扶衬;北曲杂剧则用锣鼓、笛伴奏,并加入弦索乐器如琵琶等。此图上的乐器,除锣鼓、拍板外,并有排箫、笛和琵琶,联系人物服饰特点,应是北曲杂剧的表现形式。故而其时代应定为金代,其主题为“北曲杂剧”。

  1. [内容来源:中国书画网]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WB001]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