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颖儿莫文蔚我的长辈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精品鉴赏

吴镇 渔父图
时间:2016-08-03 09:16:29  来源:中国书画网  作者:  

   

吴镇 渔父图

 

  吴镇 渔父图

  【名称】元吴镇渔父图

  【类别】中国古画

  【年代】元代

  【文物原属】

  【文物现状】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吴镇是"元四家"之一。可以说元四家所具有的绘画成就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上的一大高峰,他们为中国绘画的发展共同创造了灿烂的辉煌。而吴镇在"元四家"的绘画创作中是用墨最为湿润的,也正是这种湿润赋予了其画以深邃的道家哲学意境,而我之所以如此深爱吴镇的绘画,也正基于此。他在其《渔父图》中曾题下过这样一首诗:"西风潇潇下木叶,江山青山愁万叠。常年悠悠乐竿线,蓑笠几番风雨歇"。

  品其诗,读其画,便可以体味到梅花道人对归居山林的向往。大概深受庄子"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的影响,在当时异族统治的复杂政治背景下,吴镇也选择醉心于那超然物外的自由无羁的精神世界。于是借助于中国传统山水绘画所善于抒情言志的固有特性,这种超逸放达的世界观便被他完美地体现了一山一水的虚实变幻之间。其中最深显意韵的是在其画中会经常出现一渔父驾一轻轻扁舟逍遥于云水之间,而这画中的渔父大概也正是他自己精神世界的化身吧!可以说,见其画真真能使人体悟到庄子所提倡的"至乐无乐"的至美感受。而更为重要的是,其画中的这种隐逸情结也成为了后代文人们的至美向往。品过此画,鄙人也顿似云游于天地云水之间,超脱而归于自然。

  在中国古代,渔、樵、耕、读,常常被文人士大夫视为理想化的生活方式,并常被用作文艺作品的主题,以表达作者避世遁隐的愿望,其中尤以"渔隐"的素材最为普遍。时至元代,汉族文人仕进无门,社会地位骤降,江南士人遭遇尤甚。于是,"渔隐"就更频繁地出现在绘画作品中,其中以吴镇的《渔父图》最为典型。此画绘远山平岗、茂林溪流、钓舟渔夫。笔法圆润,墨色沉郁。图上正中草书"渔夫辞"一首,并款署"至元二年秋八月,梅花道人戏作《渔夫》四幅并题",下钤二印,由此可知吴镇原作为四幅《渔夫图》,此图乃其中之代表。

  1. [内容来源:中国书画网]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WB001]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