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我的长辈知青颖儿崔亚楠
内容页头部banner

精品鉴赏

曲伸求变 增减得宜——赏“西泠八家”篆刻系列作品
时间:2018-09-29 09:10:13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  

   原标题:栏目:奏刀

  奚冈之印 奚冈

  卢小凫印(附边款) 陈豫钟

  奚冈,字纯章,不应科举考试并终身不仕,突显旷达磊落之性格。工于诗词并有《冬花庵烬余稿》行世,书法四体皆能,绘画潇洒自得。虽非丁敬入室弟子,却对丁氏崇拜之。诚然,奚氏在宗秦汉印基础上,力主邓石如所倡导的“印丛书出”观点,主张印作要多书法之笔意,与蒋仁篆刻有异曲同工之趣味。因此,奚冈印作兼有“金石意味”的方圆兼备,又具古朴雅致的书卷气息。

  奚冈的“奚冈之印”汉白文印,具有增减有度、依本源流简而不单的意味。此作呈汉印常用“田字格”式样,经营位置得体、增损得当又显平中见奇之汉印至高境地。窃以为此作出彩之处重点体现在“奚”字简省笔画的得体与根源上,表面看“奚”字取缪篆、汉隶类似构形,却也隐含着甲骨文中简省的源头信息;“冈”字,印文取缪篆类似之形体,正与楷书、草书类似字体契合,有意思的是今文字楷书的一个叉形,表明“冈,山骨也。从山冈声”的声符简省。可窥此作为“平中见奇有深意”之佳作,耐人寻味。

  “龙尾山房”朱文印作,呈现婉转冲和美丽之意味。线条屈曲徜徉、刀法时断时续正与边栏线破损呈现的残缺美呼应,美轮美奂。其篆法奇姿异彩,高妙篆法的代表字为“山”字,“山”字中间交叉而对称的四个优美斜笔画,丰富了山字结构,又与“龙、尾、房”三字笔势呼应。奚冈此作令人颇有“小印大乾坤,篆书意蕴深”之感慨。

  陈豫钟,字浚仪,出生于金石世家,精墨拓,荟集碑版拓片百余种。擅摹制商、彝器款识,意与古会。书法工李阳并宗法丁敬,亦得黄易点拨,法度谨严。章法平实而自然,刀法收敛而含蓄,有不书而能刊之精湛技艺。

  “我得无诤三昧”汉白文印稳重大方,似得东汉王莽五字官印布局精神。布局上,中间的“无”字舒展大方,“我、得、诤、三、昧”对比出中间“无”字的中心地位;刀法上,切行涩进,注重以起刀与收刀的方整形式,从中可窥宗丁敬、法黄易刀法所呈现的方整含蓄刀法特点。篆法“我”字,缪篆体却有汉隶意味。 “得”字右旁声符的“见”形是“贝”字的讹变,后以讹传讹,约定俗成,这种文字学知识的了解易于我们对陈氏作品篆法的认识与运用。“诤”字的隶书意味浓厚,但“昧”字却承载一定峄山刻石的秦小篆形体。总之,我们通过此作的缪篆可以上溯到殷周甲骨、金文,以及小篆的源流关系和历史审美风貌。

  “卢小凫印”朱文印,呈现盘绕屈曲、大小落差、疏密有质,堪称极富神采的“西泠后四家”朱文印作的明珠。布局上,“小”与“印” 、“卢”与“凫”四字形成大小两组的对比与呼应,合情合理,其“小”字的大空间使此作顿生空灵之意味;线条上,字形适当残缺与边栏的大残缺,近乎无边,既是陈氏打好的布白基础,更是后世历久风化、大自然的造化赋予。诚然,此作的灵动优美与所列汉白印的端庄典雅,表明陈氏印风多样印路宽阔。无疑这种“印路宽阔”在西泠篆刻中不鲜见,我们今天当进一步去挖掘。

  1. [内容来源:中国艺术报]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ying]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