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颖儿莫文蔚我的长辈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名家风采

徐海清:铁笔生花
时间:2016-08-31 07:19:00  来源:新浪收藏  作者:  

   

徐海清:铁笔生花

 

  徐海清:铁笔生花

  烙画,亦称烙花、烫花、火笔画、“火针刺绣”,是利用碳化原理,通过控温技巧,不施任何颜料,以烙为主、套彩为辅,在竹木、宣纸、丝绢等材料上勾画烘烫作画。武汉市新洲区的徐海清就是着名的烙画大师,也是我省非遗传承人。

  “6岁开始学画画、雕刻,入了迷,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10岁左右,雕花技术已经很熟练。”上月22日,徐海清述说他与艺术的渊源。

  13岁那年,徐海清开始跟随新洲皮影世家郭业飞唱皮影戏,一唱就是8年,皮影戏班的画、雕、打、唱、提他样样都是好手。期间,他晚上唱戏,白天画画,并用平时捡来积攒的木子树果实卖钱,买回绘画的书籍、纸笔,自学水彩、素描、速写等技法,15岁时,他就能卖画补贴家用了。后来,他又背着行囊到洪湖求学,开始接触竹雕、油画、烙画,经过多年努力,终于成为在湖北美术界享有盛誉的“大家”。

  “刚开始学习烙画特别难。在宣纸上烙画,如果温度控制不好,要么烙不出痕迹,要么把纸烫个窟窿。”徐海清说,为了练技艺,他不知道烫坏了多少纸。慢慢地,徐海清摸熟力道,能在宣纸上留下深浅不同、浓度不同、虚实不同的褐色图案,心中所想与烙铁所到之处达到的效果逐渐一致。他还尝试在木板、棉布、丝绢、葫芦等多种材料上烙,甚至把鸭蛋凿个小孔,将蛋黄、蛋清倒出风干后,完成了一幅蛋壳烙画。

  2009年,汶川“5·12”周年祭,徐海清从网上看到油画《营救》的场景,很是震撼,萌生用“烙画”创作的念头。经半年努力,一幅长165厘米、宽95厘米的《营救》烙画跃然纸上。他将此作品捐赠给了四川地震博物馆。

  2013年8月,徐海清经过3个月创作,高37厘米、宽26厘米的葫芦烙画《一百罗汉图》完成。该作品以天然葫芦为材质,将中国传统线描与西洋素描有机结合,不仅运用了国画的勾、勒、点、染、擦、白描等手法,还烫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成功地塑造了一百位形态各异且面貌奇特的罗汉。

  1. [内容来源:新浪收藏]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WB001]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