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我的长辈颖儿知青赵东泽
内容页头部banner

名家风采

缶庐老人一生的艺术之交
时间:2018-09-26 08:39:29  来源:美术报  作者:  

   原标题:缶庐老人一生的艺术之交

  “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时节,浙江省博物馆举办了“吴昌硕与他的‘朋友圈’”展览,丹青溢彩,翰墨飘香,金石流芳,颇有历史情怀。

  一个人,归道山已有九十一年了,人们依然缅怀着他。一个人与他的一群朋友,远行已近一个世纪,但岁月还是惦念着他们。那么,这个人与他的一群朋友一定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世承真情,道缘相守,经典永恒。整个展览以吴昌硕的书画金石为领衔,另有吴谷祥、吴云、杨岘、任伯年、翁同龢、吴大澂、王一亭等人的精品力作,因而弥足珍贵。确切地讲:这是一次货真价实的近现代书画领袖与领军们的一次高峰艺术展,更是一次笔墨丹青的历史巡礼。正是这群朋友以群体的践行,共同打造了近现代书画的辉煌,凸显了这个“朋友圈”共同的历史责任和艺术使命。观澜索源,振叶寻根。这也是本次展览所彰显的深层的历史意义和艺脉传承价值。

  徜徉在吴昌硕朋友展中,大师们互赠作品、互相题跋、丹青结缘、翰墨承谊、金石传情,弥散出如此和谐、协作的群体精神和互补、包容的团队意识,留下了那么温馨、友善、互助、提携的人生记忆,这是一份相当宝贵而值得弘扬的人文资源。

  中国书画的审美方式和艺术形态,除了其传统功力、笔墨造诣、风格彰显外,其诗意蕴涵是构成内在精神底蕴的核心,由此形成了“诗心文胆”与“文心雕龙”的双向同构。近现代书画一代巨擘吴昌硕,以自己的从艺历程和翰墨丹青,极有使命担当和艺术价值地演绎了这个美的历程和江南文化效应。而这正是中国书画所推崇、所达到的高级境界——诗意的表现和传递。这批吴昌硕的朋友由此结成了诗书画印的艺术共同体,从而整体提升了近现代书画的创作高端性与历史引领性。

  “风波即大道,尘土有至情。” 唯其如此,借浙江省博物馆举办“吴昌硕与他的‘朋友圈’”之际,把吴昌硕一生的“朋友圈”作一历史的梳理。

  1. [内容来源:美术报]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ying]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

点击进入首页
点击进入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