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颖儿莫文蔚我的长辈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名家风采

寇镇:浓妆淡抹写真情
时间:2017-02-17 11:27:06  来源:新浪收藏  作者:  

   

《浔阳妓》

 

  《浔阳妓》

  

《采荷》

 

  《采荷》

  

寇镇

 

  寇镇

  画家寇镇个性幽默、豁达,年过七十依然精神矍铄、条理清晰,让人不由得心生赞叹。从艺40余载,他不慕名、不慕利,作品格调清雅,透着一股君子之气。这种君子之气让他在朋友之中有着很好的人缘,而在很多买画人眼中却显得有些古怪。只要意趣相投,尽管身无分文,他宁愿相送;如果只是附庸风雅,即使有真金白银,他也不为所动。在寇镇看来,画画是用心而作,藏画更要情趣相投,先懂后藏。

  心胸豁达

  平淡从容伴随一生

  “唧唧复唧唧 ,木兰当户织……”这首脍炙人口的《木兰诗》,是寇镇非常喜欢的一首,他说,“从中读出了自己艺术的一生”。

  寇镇经历颇多,阅历丰富。年轻时,就读于北京大学(微博)中文系,毕业后,入公职当起了秘书,但因时代的原因,工作和生活中受尽坎坷,最终决定辞去公职,转学绘画。十余年之后,当原来的单位再次邀请他回去的时候,他拒绝了。周围的朋友感到非常的不理解,他即兴背了一下《木兰诗》,笑着说,“我愿意还我女儿妆,我的本色是画画的,所以你给我尚书郎我也不想当,就想一门心思画画,在美术上做点事情”。为此,寇镇还专门创作了一幅《花木兰》。在他的眼中,画画是他一生事业。

  寇镇画画是有感而作,由心而出。 他曾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创作了一幅人物佳作,画中的杨贵妃被表现得灿烂而又从容。寇镇介绍说,“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回头一笑而已,人活着就要平淡一些、从容一些、快乐一些。过去的事就翻过去了,生活需要走出新的一页”。

  创作严谨

  点彩赋色用料讲究

  在一般人的眼中,中国画讲究笔墨、讲究线条。寇镇有着不同的见解,“我觉得只有把颜料都用上去才能反映出我们中国绘画的古老特色”。

  “外国人画画用油彩,中国古人画画也离不开矿物质颜料。”寇镇表示,传统的矿物质颜料有着化学颜料不具备的优点,“中国古代壁画的颜料都是矿石的,永久不掉色,金是真金,银是真银,而且时间越久,作品越好看”。

  “布达拉宫的壁画为什么富丽堂皇,故宫(微博)藏画有的已近千年为什么到现在颜色还鲜艳夺目。关键就是使用了我国传统的天然矿物质颜料。”寇镇告诉记者,目前大部人为了方便都在使用化学颜料,但有的画家不会调制矿物质颜料,好的传统正在失传。

  寇镇认为,色彩在中国画中的运用应不断继承发展。“搞中国传统的一些东西你必须要把传统的技法继承下来,然后自己再去创新。画画在材料使用上来不得半点含糊。”

  如今,经常受邀到国外办展览的寇镇,展览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买颜料,“现在每隔一段时间就去国外办画展,无论到哪个国家,我都要去国外的艺术品商店转转,看看有没有好的颜料,这已经成为了一个习惯。”

  艺术之路

  浓妆淡抹书写真情

  “工笔人物画最吸引人的就是神,让人看到以后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寇镇认为,“人物画必须要讲内在感情,阐述它所描绘的人的思想、内在感情是什么”。

  工笔仕女画应该要有人物特性。人物画的美仅仅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人物的气质、风度和内涵的浑然天成。寇镇表示,下笔前要把人物的历史、背景、文化、特性搞清楚,要身临其境带着深厚感情去刻画,“要像演戏一样,进入角色”。

  说起因画画着了迷,寇镇经历过很多次。在他参加的诸多展览中,故宫举办的全国第一届红楼梦画展最令他难忘。“当时画的是《平儿理装》,画之前我将有关平儿的章节反复研究,最后起稿。绘画时,全心身投入,我已经觉得我就是平儿、平儿就是我,不自觉地就哭了起来。当时我老伴看到这种情况,以为我犯了神精病,找来我过去的老领导来劝解,闹了大笑话。” 寇镇表示,“画家要有自己的个性,具有独特的风格,忠于自己的内在感觉,才能表达出画家自己的情绪、思想和信念”。

  年过七十在很多人的眼中已经进入养老的阶段,但在寇镇的眼中正是人生艺术最成熟的时期。人民美术出版社正在为他出一本新画册,“现在正在拍片子,新作就有150张”。寇镇表示,“多画些作品留给社会,是我现在最大的愿望”。

  商报记者 隋永刚

  寇镇

  曾用名石磊、仲辰。1941年元月生于天津。师从中央美院教授黄均先生。在绘画上涉猎较广,精于重彩工笔画。注重把思想感情与所描绘的人与物有机融合,带着深厚情感、身临其境去刻画。突出表现性格与气质,从内在感情上下功夫。刻意于神韵,做到动情、传神、清新、脱俗。现为济南大学美术系教授;东方书画研究会、九州书画社、北京《湖社》、中国名家书画研究院等顾问。

  1. [内容来源:新浪收藏]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WB001]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