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在中国美术馆蔡锦已经做过一个展览,在座的很多人都一起谈过,聊过。这次蔡锦花了大半年的时间做出来新的作品,我也是第一次见到原作。蔡锦这个人有故事,就如刚才徐虹所说,但是她自己又不会讲故事,有话说不出来,人很朴实,却非常执着,爱较劲。画画,搞艺术,创作也是这样。
我第一次接触蔡锦是在美国,在徐冰家里,我记得是九几年,第一次看到她,蔡锦也没说什么话,打了一个招呼,也没什么交流,做了一点面条,因为我那个时候在那边好多年经常吃方便面,快餐,一吃这面条是真好吃。再有就是1998年纽约INSIDE OUT展览的时候,蔡锦帮助徐冰张罗布展。徐冰非常的严格,所以一开始蔡锦就跟着我,非催得让工人马上来,我当时觉得蔡锦这个人怎么这么爱唠叨那么执着。
那个时候蔡锦也没有参加这个展览,我记得大会上,开研讨会的时候,有听众问,INSIDE OUT展览有那么多艺术家,女性艺术家有几个?我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后来仔细一算是六个:肖鲁,尹秀珍,林天苗,台湾两个,香港一个。观众当时很不满意,为什么女性艺术家才六个。那个时候我知道对国内的女性艺术讨论非常热烈,老贾,陶先生,徐虹都是专家,而且做过展览。我那个时候听说过蔡锦,但是不太了解,也不敢邀请蔡锦,这些就是我对蔡锦的印象。
蔡锦的美人蕉到现在我觉得其中的故事性,如果用学术一点的词就是“叙事性”越来越少了。其实也不能说少,我倒是觉得蔡锦在她最近的这批画当中体现得更丰富了,我把这种丰富理解为一种不似之事,很难说清楚具体是什么东西。你也可以自己给它命名为什么东西。例如刚才朱其说蔡锦作品从美人蕉到现在,血的感觉;或者说是并非单纯的风景——心灵风景;或 者意向你都可以去说。我看对面的这件作品,你看那些具体的霉菌的形象很难讲是什么,但是我们阅读的人完全可以通过想象,通过个人的经验去给它一个界定,甚 至我从这个画当中感触到五代画家黄筌的《写生珍禽图》。它非常的散,就如《芥子园画谱》中非常不一样的石头,植物,树等。再看画册中的这张作品,深度非常 惟妙惟肖,空间很难以3D界定。它的边框没有限制,包括这个形象本身不具体,它是现实当中的什么样的一个东西也不具体。朱其也提到了这个。所以这个东西我觉得是无尽的,不是取景画,也不是抽象绘画平面性,它也不是古典绘画,这里有传统的一些因素,但是我不知道蔡锦在这方面创作的时候有没有去思考,也许是凭直觉感受。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