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颖儿我的长辈莫文蔚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书画动态

武汉小伙“以铁为笔”绘制近万件民俗烙画
时间:2019-02-24 10:54:2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武一力  

   以铁为“笔”,以葫芦为“纸”。记者近日走进“85后”小伙李常宪位于武汉昙华林的烙画工作室里看到,他正一手握着电烙铁笔,一手缓慢地转动葫芦,不出10分钟,一只栩栩如生的褐色小虾便呈现在这只3厘米高的葫芦上了。

  烙画源于汉代,又被称为“火针刺绣”。绘制烙画多以木板、树皮、葫芦等为作画材料,以烙铁烫烙使其炭化,形成天然的棕褐色“颜料”。它是古代极其珍贵的稀有画种,如今成为中国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李常宪用来烙画的葫芦武一力摄李常宪用来烙画的葫芦 武一力摄

  李常宪今年34岁,自学烙画十余年。2008年,他还是一名从事设备维修的理工男,偶然从网络上了解到“烙画”这门手艺,便痴迷其中。

  “烙画以最古朴的方式展现了中国民俗传统文化之美,我想把它带到大众的生活中来。”李常宪说。抱着传播传统文化信念,从未接触过艺术教育的他从最基础的素描、国画开始自学,再慢慢地练习使用电烙笔在木材上作画、雕刻。

  烙铁的温度通常可达近400摄氏度。李常宪在自学烙画的十余年间,手常常被烫伤,但他仍然乐此不疲。他介绍,绘制一件优质烙画,需要精准地掌握烙铁的温度、下笔的力度。一旦没有把控好,要么线条不清晰,要么会把木材烫焦。

  李常宪作品展示武一力摄李常宪作品展示 武一力摄

  为了更好地表现传统艺术的古朴和柔美,李常宪在烙画中还融入多种“中国元素”。他给记者展示了自己的得意之作——一副酷似水墨画的烙画小猫,他用浓淡不一的笔触凸显出小猫的立体感,既保留了烙画清爽利索的特点,又颇含水墨画的韵味。

  目前,李常宪已创作了近万件烙画作品,其中有花草虫鱼、戏剧脸谱、新年福娃等民俗题材,也有长江大桥、黄鹤楼等武汉地标建筑,还不乏年轻人喜欢的动漫题材。

  李常宪正在制作烙画武一力摄李常宪正在制作烙画 武一力摄

  2018年底,李常宪正式离开设备维修的老本行,在武汉昙华林开了家烙画工作室,一心一意做手艺。他在室内最显眼的位置摆满烙画作品,希望把烙画的魅力展示给更多年轻人。

  1. [内容来源:中国新闻网]
  2. [内容作者:武一力]
  3. [责任编辑:ying]
上一条:年画地图
下一条:返回列表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