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颖儿我的长辈知青莫文蔚
内容页头部banner

书画动态

从阳光普照到月光皎皎——哈拉尔德·索尔伯格笔下的挪威美景
时间:2019-03-08 10:26:57  来源:Art Daily  作者:  

   日前,位于英国伦敦南部的杜尔维治美术馆(Dulwich Picture Gallery)首次举办了挪威风景画大师哈拉尔德·索尔伯格(Harald Sohlberg,1865-1935)的作品展,该展恰逢索尔伯格150周年诞辰纪念。展览向人们展示了包括档案材料在内的,共计90余件的索尔伯格作品。通过这些材料和作品,展览也揭示了色彩和象征主义在索尔伯格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表现了索尔伯格对挪威风景所抱有的不懈的热爱。

  展览“哈拉尔德·索尔伯格:绘画挪威”(Harald Sohlberg: Painting Norway)按照时间顺序的安排形式,展示了艺术家一生对于挪威风景的描绘历程。不仅体现了索尔伯格从1889年20岁早期作品开始直至他生命终点的艺术生涯的广度,也展现了挪威自然主义和新浪漫主义的变化过程和影响。展出作品包括有索尔伯格最为成功的作品——由芝加哥艺术学院(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出借的《渔屋》(Fisherman’s Cottage,1906),和被认为是“挪威国画”的、也是索尔伯格最具有野心的作品《山中的冬夜》(Winter Night in the Mountains,1914)。

  与他的前辈、挪威表现主义画家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一样,索尔伯格极力否认他受到了其他当代艺术家的影响。索尔伯格1869年出生于挪威奥斯陆(Oslo)。在他师从挪威艺术家哈丽特·巴克(Harriet Backer)、埃里克·韦伦肖尔德(Erik Werenskiold)和埃利夫·彼得森(Eilif Peterssen)之前,他曾是一名装饰画家。索尔伯格随后去哥本哈根就读艺术学校。在那里,他遇上了很多象征主义和综合主义的艺术家。与此同时,他还开始接触到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Paul Gauguin)的艺术作品。

  “哈拉尔德·索尔伯格:绘画挪威”展览以索尔伯格的两幅自画像作为起点,引导人们对索尔伯格的自我身份和早期发展进行思考,特别是去思考索尔伯格是如何将挪威风景作为其创作题材的。展览着重强调了色彩、象征主义艺术与思维在索尔伯格艺术创作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尤其是索尔伯格对于19世纪所流行的神秘主题上的探索。与此同时,展览还通过提供索尔伯格所处时代的照片作为对比,向人们介绍了艺术家眼中的挪威农村景象。在作品《夏夜》(Summer Night,1899)和《光芒》(Sun Gleam,1894)中,则揭示了索尔伯格的另一兴趣点——以景指人。艺术家描绘的画面上没有一个人物,但内容却实实在在地讲着人们的故事。

  虽然索尔伯格在外学习和旅行,但唯有挪威的乡村和自然风景能给予他以灵感和共鸣。因此,本次展览聚焦于索尔伯格描绘的勒罗斯(Røros),这座位于挪威中央高山平原的世界文化遗产小镇。索尔伯格与其妻子于1902年到1905年在勒罗斯生活。小镇上花花绿绿的木头房子和与其对比分明的皑皑白雪使索尔伯格深受启发。他为此进行了大量研究和作品创作,其中就包括有1903年创作的《勒罗斯街道的冬天》。

  索尔伯格于1914年完成的、他最为出名的作品《山中的冬夜》就在这个展厅中展出。索尔伯格一共花了14年才完成这件作品。展览中的相关资料和研究向人们揭示了索尔伯格这幅作品的创作历程,体现了他对于这类主题的毕生不懈追求,体现了他绘画方式的物理极限。

  该展由独立艺术策展人、作家、播音员凯思琳·索利安诺(Kathleen Soriano)担任本次展览的特邀策展人。她谈到:“哈拉尔德·索尔伯格对于挪威风景的极致观察和追求,为杜尔维治美术馆带来了强烈的色彩冲击和戏剧效果,甚至还给这个美术馆带来了一丝象征主义的气息。本次展览极力推荐索尔伯格独特的绘画风格。他的作品将生活的平常气息和哀歌般的神秘精神融合在了一起。”

  杜尔维治美术馆萨克勒总监(Sackler Director)詹妮弗·斯科特(Jennifer Scott)这么解释到:“还有什么能比用斯堪的纳维亚风情来开始新的一年更好的呢?我们通过索尔伯格那阳光普照的峡湾、月光皎皎的山脉、白雪皑皑风景如画的城镇,将挪威的美景带到了伦敦来。通过这次前所未有的机会,英国的观众们得以一览挪威从前到现在最受喜爱的画家背后深藏的秘密。”

  《哈拉尔德·索尔伯格:绘画挪威》展览上还展出了德国出生的布里斯托尔艺术家玛丽埃勒·纽德克尔(Mariele Neudecker)的装置作品。其最新的装置作品《世界变了颜色:黄色呼吸》(World Changed Colour: Breathing Yellow)灵感就来源于索尔伯格笔下的挪威景象。

  1. [内容来源:Art Daily]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ying]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