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颖儿我的长辈知青莫文蔚
内容页头部banner

书画动态

流淌的人文情怀——家乡的篾匠
时间:2019-03-19 08:54:3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  

   篾匠活是家乡的技术活。手艺高的篾匠,可以编织带有各种图案造型的竹器,广受民众喜爱,东西卖得快,篾匠收入多,也往往得到更多人的尊敬。

  家乡地处汉水流域,河边许多地段都或多或少长有各种竹子,因而家乡就有一些人会编织各类竹器,比如竹篮、竹筐、背篓、筛子、筢子等等。

  早年间,家乡田间劳动,使用较多的一种工具就是竹子编的器物,家乡人都把这种工具叫“土篼”,顾名思义,大多是用来挑土。在不挑土时,我们帮家里干活,就用这种既不像篮子也不是筐的东西装这装那,比如,到田野里割猪草时,提着装猪草。我给生产队割牛草时,背着背篼到丘陵坡地或远处的大巴山边到处找牛草割,而后用背篼背回村里交给牛圈饲养员记工分。上学后,给学校挖中草药,也是背着背篼去采药,回家晒干后用土篼提到学校交给老师。这种叫背篼的工具,也是竹子编的器物。

  竹器在家乡普遍使用,因而家乡也就不缺篾匠。有的村没有竹子,也有人会编简单的竹器。我经常到汉水边的姨家去,她家有竹子,家里几个孩子,在我姨夫的教导下,个个都会编织几种竹器,编织最多的就是大筐。

  那些年里,平坝地方的生产队把小块田地规划成五亩一块的大田,这样每天都是挖土运土,壮劳力用架子车装上大筐拉,力气小的人用土篼挑。山区和半山区的地方,把山坡挖成水平状一层一层的梯田。这些活,都要靠竹器装土。这些竹制土篼、土筐都比较粗糙,价格低,销路好,编织时也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只需要把竹子破开,划成窄竹片即可开始编织。这是一种简单的竹子编织活,在乡村刚刚开始学习编织的人,以及许多初级篾匠,往往就编织这种简单的竹器以养家糊口。

  编竹席是比较费时费力的活,也是水平高的篾匠才敢接手的活。家乡夏季炎热,几乎每家都备有几张竹子凉席。编织竹凉席,最讲究破出的篾片。在家乡一般用竹子表层皮编织的凉席好卖。但是,一根或大或小的竹子,破成五毫米左右宽、两毫米厚的竹篾片,没有长时间的学习,连篾片都破不出来,更不用说编竹凉席了。编竹凉席的篾片,最难的是这么窄、这么薄的细小竹片,每片都要求一样宽,一样厚,否则编织出来的凉席美观度很差。尤其是每片竹子不能有毛边毛刺,否则这种凉席白送都没人要。因此,家乡的篾匠很多,可是能编织凉席的篾匠却很少。我姨夫家孩子多,个个都会编织竹器,但是我在家乡的二十年里,没有看见过他们编竹凉席。

  在家乡时,偶尔看到过我姨夫编织一两件细活,比如精致的花篮。编织这种花篮,也得选择好竹子。竹子质地要柔软,竹子节与节之间长度大,没虫眼。选择好竹子后,还要在水中浸泡几天,然后才开始破竹子。这种编织,破出的竹片要再多次继续破开,一直破到成了很细的竹棍,然后把细小的竹棍刮去棱角,几乎成了圆棍,再开始编织。有经验的篾匠心中装着好多种形状的花篮,如何起底子,何时收口,什么时间加提手把,都心中有数。高级篾匠,还会编织出侧面有动物造型的竹器。这种精致的竹器,最费时间的就是破竹子做准备。因为一件竹器,需要很多细小的竹棍,而每一根都不能马虎制作,否则就破坏了整体效果。

  如今超市里售卖的都是机器生产出来的凉席,也很美观,但我总觉得,没有篾匠一根一根过手刮去毛刺,也就缺少某种人文温情。工业化的机器流水线可以规模化生产凉席之类的竹器,成本也很低廉,可是像造型奇特的花篮之类,凝聚着篾匠独特审美的劳作之美,恐怕还得靠篾匠一只一只手工制作。因而,我坚信家乡的篾匠身影虽渐稀少,但不会消失,那里流淌着人文情怀。

  1. [内容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ying]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