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莫文蔚颖儿我的长辈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书画动态

纨扇起清风
时间:2019-08-07 20:30:14  来源:美术报  作者:  

   原标题:纨扇起清风

  7月以来,全国多地进入高温天气。近日,各地美术馆、博物馆纷纷推出“扇”主题的展事活动,为观众解密古人纳凉解暑神器,带来夏日清凉。扇子作为纳凉、挡尘、遮阳以及礼仪的实用工具,因书画而具有独特的魅力,并形成了自身的发展历史,代代相传。扇面绘画形制纳入中国画的艺术创作之中后,打破了以往长卷、立轴的大幅绘画体系,开启了小品性绘画创作的新天地。宋代团扇书画和明清的折扇书画堪称书画扇巅峰。文人墨客精于此道者,灿若繁星。其中不乏传世佳作,并已成为中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史书记载,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就曾作书画于扇面,从欧阳修画扇误点为蝇,东坡画扇断案等历史传说,亦可窥视其历史的久远。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记载南朝梁文学家萧贲“曾于扇上画山水,咫尺内万里可知”。南北朝时期山水诗、山水画盛行,从而扇面上多山水,这与当时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生活是一致的。文人们以扇为载体,在自然物上打上自身的生活寄托、文化精神的烙印,赋予当时的扇面画以清秀简约的艺术风格。

  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随之带来的文化发达让文人在扇面上题诗作画的兴趣更为浓厚。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描写当时宫廷贵妇的生活与穿戴、所用器物等,画中的仕女手持长柄团扇,其扇面绘制了雍容华贵的牡丹花图案;南唐画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中,也有仕女手持团扇。随着绘画艺术的蓬勃发展,宋代宫廷画家更是画扇成风。宋徽宗赵佶的《枇杷山鸟图》、徐熙《豆花蜻蜓图》、刘宗《群鱼戏藻图》等皆是扇面精品。

  五代至两宋年间,虽盛极一时,但还不是高峰,直至明代才是其真正繁荣与发展的开始。明清时代,苏州地区形成了吴门画派,文人画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又由于江南制扇工艺高度发达,由此留下了许多具有江南特色的扇画及扇书,如文徵明的书画扇面绘画线条温润秀丽,含蓄内敛。

  清代是中国折扇大发展的时期。扇子在文人官员间的使用更加频繁。扇子不仅是扇风引凉的工具,更是成为一种身份地位趣味的象征,成为文人名仕彰显自身社会角色的道具。

  玩扇之际,所得雅趣。日前,正在江苏省美术馆陈列馆展出的江苏艺术基金2019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一夏清凉:扇与江南雅文化”展,及正在浙江省博物馆武林分馆展出的“明清扇面展”,为观众带来丝丝凉意,清风徐来,无上清凉。

  1. [内容来源:美术报]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ying]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