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这部充满浓厚印度色彩的电影并没有给我流血很深的思考与喜欢,从印度的那种男尊女卑的社会背景下无疑是成功的。一个父亲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把希望寄托在了孩子们的身上,本来是希望如果有一天生了个儿子让其帮助完成梦想,但是上天就是不随人愿,偏偏生了四个女儿。
在后来发现女儿与着摔跤惊人的天赋,毫不犹豫的把希望寄托在女儿们的身上,并对两个女儿吉塔与巴比塔展开残酷的训练。因为在印度那种男权社会女生是没有一点社会地位的,一般都是嫁做人妇,坦白讲就是生育机器,而这两个女儿因为有摔跤潜质而逃掉了封建婚姻的束缚可以追求自己的梦想。
其实人性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两个女儿在最初的时候也反对过。但是经过思考,觉得这样也还不错。最后在父亲的残酷训练下成为了2014年的摔跤冠军,终于为父亲完成了梦想,同时也将自己在印度的身份提高了一大截。
从印度这个大背景下来看是合理合情的,虽然只是父亲实现梦想的工具。但是女性的社会地位提高了,自己实现了人生价值所在。从父亲的角度看,这部电影无疑是成功的,但是从女儿的角度看,虽然看似成功,其实不然。没有一个孩子是愿意父母支配自己的梦想,即时在印度这样一个复杂的男权社会背景下。从影片来看,两个女儿的对摔跤的挣扎说明摔跤并不是她们内心深处的想法,她们有自己小世界里的温暖与梦想。
《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最近几个月在中国的上映更是一匹黑马冲出各种商业影片的包围,成为最成功的一部电影。很多家长都带着孩子上影院看她们是如何逆袭成为摔跤冠军的。我本以为这部影片是一部励志电影,看了之后才发现,其实在中国并没有出现严重的男尊女卑的现象,但是这种父权的影子无处而不再,很多父母都帮助自己的子女安排好一切。只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完成自己当年未曾实现的那个梦想,好了却自己的心愿。
把这种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的父辈是可悲的,自己没有能力实现的梦想是因为自己没有通过自己的想法生活。而这种教训应该是让自己的孩子去追求他们想要的梦想而不是跟他们一样不要留有任何的遗憾,不然这种死循环式的将自己未曾实现的梦想强加在下一代身上,无疑是一种悲剧。而且我们身边就有这种父母,因其受不了父母对自己生活的干扰而走上自杀道路的孩子不计其数,也有在父母的束缚里挣脱掉的孩子,这些孩子都被视为父母的背叛者,是父母的错还是孩子的错?
这部电影也许给你全新的视角体验,希望中国的父母看完《摔跤吧,爸爸》是在孩子的视角去考虑,而非父权的角度考虑,电影虽然是真人真事,但我们要从自己的情况出发。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