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日》是国内战争片少有的佳作,曾荣获美国夏威夷国际电影节的最佳长片,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这部影片自2001年上映后,17年间一直在电影频道反复播出,豆瓣评分依然坚挺在8.1的高分,口碑非常高。
《紫日》是西安籍导演冯小宁着名“战争三部曲”自编自导的最后一部,前两部分别为宁静和邵兵主演的《红河谷》,宁静和王新军主演的《黄河绝恋》,冯小宁导演似乎对于战争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花费了三部电影的时间来阐述自己的战争观。
对于小编来说《紫日》对我产生的影响是“战争三部曲”中最深的一部。很多人评价冯小宁凭借这三部曲就可以跻身中国最优秀的导演之列,不过依个人所见,仅仅依靠《紫日》冯小宁就有资格称得上中国最优秀的导演之一。
首要原因是,“战争片的使命是反战”,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说,《紫日》绝对是国内战争片的清流,“手撕鬼子”,“胯下掏地雷”一系列反人类反常识的“激情”抗战桥段,更多是在刺激你的视觉体验,看完这些抗战片,观众感觉到的不是战争的残酷,而是一种亢奋和畅快。简而言之,“战争”纯粹服务于娱乐,这样的战争片就如同“蘸着人血的馒头”。
《紫日》的故事人物架构非常巧妙,日本天真少女秋叶子,苏联女军娜佳,中国劳工杨玉福,三人处于巧妙的三角关系,相互制衡。杨玉福的母亲被日本人刺杀,侥幸逃过追杀,遇到了同样逃难的娜佳,在层林尽染,秋意浓浓的大兴安岭遇见了与亲人失散的日本女孩秋叶子,茫茫无际,暗藏杀机的森林里三人在逃难中渐渐生出了友情。
日本女孩秋叶之是《紫日》的灵魂,很难想像假使没有了秋叶子,又会有怎样的紫日。在抗战时期,日本人和中国人有血海深仇,在杨玉福和秋叶之的交流中可以体现,一开始秋叶子是被两人绑着的,但是慢慢接触之后,发现她也有正常少女有的天真无邪,也放开了她的双手。在电影的结尾,当秋叶子被杀永远地躺在大兴安岭的深山中,八音盒从她手中脱落,你会有一种无力和绝望感。
战争影片中最应该体现的是“人性”,因为以傍观者角度来看,人性最残忍的时候,会产生强烈向往和平和良善的愿望。有人评论《紫日》改写了历史,只是难道战争片真的要原原本本还原历史吗?那么纪录片又该如何定位?
艺术来源于现实,但是高于现实。如果不经过艺术的加工,普通观众如何能够耐下心来,感受战争的残忍,真实的战争是血淋淋的,有多少观众能够接受血腥的画面?
纯真的日本少女,英姿飒爽的苏联女兵,善良的中国农民,美丽的大兴安岭,其实我更希望他们在没有战争的森林里永远相依相靠,没有杀戮,没有硝烟,一切都是岁月静好。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