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我的长辈知青Super kids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戏曲

合肥五十中探索戏曲教学模式 在课堂上唱戏歌画脸谱
时间:2017-05-13 10:03:41  来源:凤凰网  作者:宋吾能  

   

 

  ○图为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画出戏曲元素

  音乐课堂上,学生们跟着老师学唱戏歌;美术课堂上,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画出一幅幅脸谱或京剧人物图像;文化课堂上,学生们听老师讲述戏曲知识……在近日的采访中,记者探访到合肥市第五十中学新区的学生们是如何一步步了解戏曲、学习戏曲的。

  创新与多门学科相结合,对学生潜移默化

  从2016年年底,全市启动“戏曲进校园”开始,五十中新区就将传统戏曲传承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并创新性地把“戏曲课程”与学校文化课有效结合,将国粹精神与国学课程进行融合,在全校掀起一股戏曲热潮。

  8日上午,当记者走进该学校时,七年级学生程思颖正和其他小“戏迷”一道,跟着老师学唱戏歌《脸谱》。“感觉很好听,旋律很美。”程思颖说。

  据该校音乐老师孙德明介绍,传统京剧与流行音乐相结合而诞生的戏歌,孩子们都非常喜欢。“一个学期会有两到三首这样的戏歌出现,有黄梅戏,也有京剧的,这样更容易让孩子们接受戏曲文化,让他们学起来更带劲一些。”

  孙德明透露,戏歌是一种新的音乐题材,既有京剧元素在里面,也有流行元素,深受一部分学生的喜爱。

  在隔壁班正在进行的美术课上,史可馨正在认真作画,她的笔下,一个京剧花旦图像逐渐完成。“我觉得戏曲人物形象都很美,很好看。”史可馨说,她平时也听过京剧和黄梅戏,但对画戏中的人物更感兴趣些。

  据该校副校长张依琳介绍,学校将国学精粹和学科课程进行融合,德育、语文、音乐、美术、历史等学科结合,在课堂上进行普及如音乐、美术、历史、语文等。

  同时,学校还通过广播来作为宣传阵地,进行戏曲知识讲座。利用教室多媒体来互动欣赏名家名段。国旗下讲话展示学习欣赏戏曲心得。国学大师讲座来提升学生对戏曲艺术欣赏的水平。展板宣展近期活动,展示名家风采和学生精彩表演图片等活动加强氛围营造。

  张依琳进一步透露,学校将戏曲课程充分和该校校本课程有效结合,充分挖掘各种资源,让“戏曲进校园”活动系统化、课程化。组建骨干教师戏曲校本课程研发小组,制定三年规划、编写教学大纲,搜集教学及欣赏素材,编写教学案例。

  发力引进专业资源,提升戏剧课程水平

  该校七(21)班李运凯外婆是安徽省京剧院教授、安徽京剧老艺术家吴庆芳老人,于是,学校专程邀请吴庆芳免费给孩子和老师们讲课和互动。老艺术家每周来校指导学生、老师学习戏曲。

  自去年年底以来,学校广泛开展戏剧进校园活动,组建戏剧表演社团、设立戏剧爱好者交流会,最终以京剧剧目为重点,引进徽京剧院艺术专家进校园,通过讲座、现场示范指导,教授学校老师和学生京剧。

  “我们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紧密配合形成教育合力,三结合教育促进传统,为学校戏曲文化传承工作打开了新局面。”张依琳介绍,学校引进社区中优秀的戏曲艺术家,走进课堂传播经验,和学生面对面交流戏曲艺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为学校工作打开了新局面。学校、家庭、社会互动,无形之中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名誉,为更好地开展传统戏曲文化进校园创造了条件,拓宽了空间。

  据悉,学校特聘安徽省徽京剧院副院长许有升,国家二级演员丁青丹、陈华为客座教授,帮助学校一起规划《五十中新校戏曲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并每周来校亲自指导,助力学校戏剧课程。

  在名家的指导下,社团先后排演了《穆桂英挂帅》、《三家店》、《沙家浜》等经典剧目。学校还开设戏曲讲堂,讲授基本知识、京剧名家故事、京剧经典作品鉴赏,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古老东方特有的温婉细腻的美感。

  校园文化发展借助戏曲经典的影响力,先后在学校开展“戏曲脸谱绘画比赛”、“京剧小票友”、“迷你小戏台”等活动,形成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助于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形成健康、快乐的完善人格。“戏剧小讲坛”,让学生作为主讲,赏戏、说戏。

  梨园花开,初见成效。学生近距离欣赏了国粹唱、念、做、打间一招一式的经典;名家们面对面指导,使学生们从表演艺术家的身上感受到了国粹的魅力,社团也诞生了一批表演小明星:路婉婷、丁德泉、程文鑫、程文博、董闰之、李运凯等。

  1. [内容来源:凤凰网]
  2. [内容作者:宋吾能]
  3. [责任编辑:WB003]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