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我的长辈知青Super kids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戏曲

有艺术创新 才有戏曲振兴
时间:2018-03-10 11:08:49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作者:  

   艺术创新是唯一选择。艺术创新包括内容创新和形式创新两个方面。力戒形式创新上的形式主义、庸俗主义和解构主义,确保一切形式创新都服从和服务于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独特的审美品格

  一般认为,传统戏曲艺术囿于其特定的美学形式和程式,是一种曲高和寡的古典艺术,不具备现代影视艺术天然的大众性和直观性特征,导致其在当下艺术生态格局中竞争力薄弱。客观地说,不同艺术形式天然存在着受众多寡的区别,戏曲艺术同评书一样也是一门天然的大众艺术。所以,真正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在今天的文化产业体制下,传统戏曲艺术如何同影视艺术、网络艺术同台竞技、相映生辉。

  笔者曾对不同社会群体做了些调查。结果发现,60岁以上的老年人依然对传统戏曲怀有浓厚兴趣,这种兴趣略高于对影视艺术的欣赏热情。50到60岁这个年龄段的人对样板戏印象深刻,怀有趣味,但对传统戏曲的兴趣明显不如对影视艺术来得强烈。40岁以下的人则普遍对传统戏曲艺术不感兴趣,至于原因也很简单——看不懂、听不惯,这与那些老年人所表现出的对传统戏曲艺术的青睐原因——有共鸣、有看头形成鲜明对照。对于以大写意和追求意境为审美特征的中国传统戏曲,年轻人看不懂听不惯是自然而然的;老年人对其之所以有共鸣有看头,也不过是他们从小就受到家庭、社会、文化的濡染和熏陶,逐步积累了较多的审美经验而已。复兴传统戏曲艺术的一个根本之策应该是培育和夯实它的群众基础。在中华文明5000年历史上,戏曲艺术是值得浓墨重彩的一笔。它发端于中华民族最早的审美生活实践,继承和凝结了中华美学形神兼备的写意品格和载道传统,正是这一独特的美学特质长期涵养着大众的精神和心灵。从某种意义上说,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滋养精神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最突出的美学价值。传统戏曲艺术突出的净化性和陶冶性也正是今天处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实践中的人们最需要的一种审美价值。它不是感官的刺激、神经的亢奋,而是精神的愉悦,心灵的净化。我们今天对待传统戏曲艺术也应做到“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

  实现传统戏曲艺术的“双创”,需要探索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双创”策略。将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引入中小学和大学艺术通识教育是一条基础性、系统性的策略。国家顶层设计还应同步建构相应的社会保障机制,明确将中国优秀传统戏曲艺术纳入国家公益文化和公益艺术范畴,引入竞争机制,优先扶持优秀传统戏曲作品的创作生产和展演传播。国有剧院全部免费向公众开放。唯有多措并举,方可从体制机制上激发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双创”活力。

  当然,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真正复兴归根结底还要看其整体创作质量是否能够满足社会大众日益增长的特殊审美需求。

  艺术创新是唯一选择。艺术创新包括内容创新和形式创新两个方面。内容上的创新主要是要与时俱进地将当代中国正在进行的伟大改革实践作为艺术再现和表现的重要内容,将以爱国主义为主要标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当代中国精神、当代中国气度和当代中国智慧作为着力挖掘的主题。鉴于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主体精神跟当代中国的主体精神具有密不可分的血脉承传关系,笔者认为艺术形式的创新更为重要。最根本的形式创新还应聚焦于对传统程式“唱念做打”的改革和发展上,使之更加适应现代生活,更利于展现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一切改革和创新都不应损害传统戏曲艺术的独特美学精神。要力戒形式创新上的形式主义、庸俗主义和解构主义,确保一切形式创新都服从和服务于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独特的审美品格。

  1. [内容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ying]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