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我的长辈知青Super kids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戏曲

池州傩戏:中国戏曲活化石
时间:2017-05-30 12:03:57  来源:腾讯  作者:腾讯  

11.jpg

  安徽池州是傩戏之乡,有“无傩不成村”之说。池州傩戏这种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一直保持着最古朴、最粗犷、最完整的原始风貌,沉淀了上古到近代各个历史时期的诸多文化信息,被学术界誉为“中国戏曲活化石”。在文化方面,它是中原文化与楚、越文化长期交融的产物,并具有自己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体现着对土地春祈、秋报的农耕文化传统。2005年5月,池州傩戏被国务院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池州每年都举行春、秋两次傩仪祭祀活动。“春祭”在农历正月初七(人日)至十五祭祀时择日演出;“秋祭”在农历八月十五进行,平时不演出。此次拍摄了源溪村和山湖村两个地方的“春祭”傩戏,气氛之热烈,风格之敦朴,让人记忆犹新。

  池州傩戏由宗族自行结社,是一种独特的封闭式演出体系,无职业班社和专业艺人。各宗族演员皆按房头摊派男丁担任,靠“口传身授”的方式,长传幼承,代代沿袭。各宗族之间在演出日期安排、剧目顺序、演出形式,以及剧本、唱腔、面具、服饰、道具等方面,均有所不同。这与当地的习俗风尚、自然条件、经济状况密切相关。

  正月十三的上午,缟溪金村的傩戏在一阵锣鼓喧嚣之下拉开了序幕。在祠堂穿戴完成之后,队伍向祭拜和表演的地方进发。沿途的村民家门口都摆放好了鞭炮,队伍一到就进行燃放,也是对来年好运的祈福。

  傩舞一般以各种绘彩木雕面具为主要道具。傩戏表演者,按角色戴彩绘面具(俗称“脸子”),分列为一未、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贴旦、八小生。由于面具较重,戴在脸上的时候都用手托着,防止掉落。

  表演者进行“跳傩”表演。人、鬼、神、怪均以忠奸愚劣而分妍媸,夸张大胆,惟妙惟肖。演员们头戴面具,扮演传说中的驱除瘟疫的傩神,用反复的、大幅度的程序性舞蹈动作表演,有独舞、双人舞、群舞等形式,配以节奏性很强的鼓点和伴奏,气氛热烈,风格敦朴,很能表现出人们的好恶之情。

  表演结束之后,表演者全部回到本村的祠堂。祠堂内有专人负责准备好饭菜,对所有村民和外来参观表演的人员开放用餐,不收用餐费。

  下午是山湖村的“踩地马”表演。山湖村唐、王、项三姓的踩马有“踩地马”和“高跷马”两种形式,分别用在仪式的不同场合。请神在神堂举行,将面具之神一一传递陈列于龙床时,四少年童子皆身着战袍,扎竹马,排一字形横队面向神案站立。然后由执事长者替他们戴上面具,开始踩马,称踩“启圣马”。

  骑马逐疫,汉代宫廷大傩便已有记载,山湖村的竹马驱傩由此演化而来。童子穿武将服,腰间扎竹马。竹马用竹篾编成的椭圆形的无底筐为马身,再扎马头捆于筐的一侧,根据马的颜色糊以色纸(今改用绒布)。如关索骑红马,鲍三娘骑白马,还有黄马、黑马。踩地马有“发令”(舞令旗)、“溜马”、“交战”等动作,尽展古代战将风采。

  整个表演队伍会跑遍所有相邻的村子,每到一个村子就会进行一场表演,各个村子会准备好表演场地,或是大户人家的院子,或是村上的一片空地。由于村子之间的距离不算近,一个下午也就只能跑五、六个村子,非常辛苦。

  整个表演要持续好几场,一个参加表演的孩子正在休息,他的妹妹一直在家人的带领下陪伴在哥哥的身边。

  古风悠悠,池州傩戏以其古朴丰厚的魅力震撼着现代人的心灵,然而“热闹”的背后,却有着薪火相传的担忧。傩事活动的自然村在萎缩,演艺班子青黄不接,傩艺质量有所下降,去世的老艺人拥有的一些绝活难以得到真传。池州傩戏是村庄的古老记忆,希望这远古的声音世代相传,永不消失。

  1. [内容来源:腾讯]
  2. [内容作者:腾讯]
  3. [责任编辑:WB004]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