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两个月的时间,将有近百场儿童剧上演。然而,这些剧的水平参差不齐,不少都是粗制滥造只为了赚钱。实际上,戏剧在儿童成长教育中能够起到的作用远不止家长认为的“丰富业余生活”那么简单。近日,由一帮7-12岁重庆本土的小朋友主演的话剧《自私的巨人》在国泰艺术中心上演,演出并不对外售票却座无虚席,这不仅仅是自由木马国际儿童戏剧教育组织暑期夏令营汇报表演,更是重庆教育戏剧事业在儿童剧上的一次尝试。主办人之一苹果算得上是重庆“教育戏剧”的先锋,实况新闻-重庆时报记者近日也采访了她,据介绍,教育戏剧在中国处于刚起步的阶段,北京和上海等一线城市的普及度更高,重庆在这方面要稍微落后一点。
误区:不挑戏带孩子看得越多越好正解:挑选能真正让孩子思考的剧暑期是儿童剧的旺季,演出商们积极地安排各种来源的儿童剧上演。记者了解到,两个月的时间重庆各大剧场就有近百场儿童剧上演。很多家长觉得带着孩子多看点演出没什么坏处。实际上,现在市场的儿童剧水平参差不齐,而且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创作者的思维还比较传统有局限性。”苹果老师分析,在她看来,很多儿童剧在定位观众时观念就错了,“他们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对象,孩子就仅仅是一个接收器。”苹果老师介绍,目前重庆其实也有一些高质量的儿童剧,“有一些国外引进的剧,他可能就一个演员,没有什么华丽的舞台,但整个表演过程中孩子并不是观众,通过表演者的引导,孩子甚至可以参与进去,这样的剧对孩子的成长才是有真正的帮助。”不过苹果老师说这种剧反而会引起很多人觉得不满,“家长可能会觉得你这个舞美不行啊,你这个灯光不行啊,你这个道具不够华美啊。他们不会看到背后它的价值,看不到它的创造性,只是肤浅地看外在的很物质层面的。”
误区:让孩子学表演脸上有光正解:戏剧更能帮助孩子成长 眼下,影视行业的火热带动了整个产业链。很多家长花重金培养孩子学表演,希望能有一天成为小童星,为自己争争光。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也应该思考孩子能从中得到什么。“接触过很多家长甚至很多教戏剧的老师,让孩子学戏剧表演都是按照固化的东西在教,老师让孩子干什么就干什么。”而苹果老师所提倡的“教育戏剧”更多的是让孩子参与进来,“绝不仅仅是学习表演技巧这么简单。”6岁的小男孩小凡(化名)今年暑期参演了《自私的巨人》的排演,他胆小怕与陌生人接触,刚来剧组的时候,苹果老师带着孩子们一起玩沙包,小凡既不敢接,也不敢抛,当大家鼓励他接住沙包后,他的眼睛里面是欣喜若狂,从那之后他便一步一步地打开了。“在剧中他所扮演小巨人有一句台词‘妈妈,我现在是个巨人啦,我成为一位真正的巨人了’, 当他站在舞台的那个高高的台阶上,把手举向天空,向所有的人宣布这一切的时候,很多观众鸡皮疙瘩都起来了。同时他的爸爸妈妈也很有感触,因为他们能通过这句话感受到孩子的内心已被触碰,并悄悄发生改变。”苹果老师说,“教育戏剧就是纯粹的启发,从知识上、思想上、再到心理承受力量上给予孩子帮助,对孩子与整个世界的相处上也有非常大的影响。”
误区:戏剧只是舞台上的事正解:生活处处都是“戏剧”家长们花不少钱送孩子去看戏学习戏剧表演,其实“教育戏剧”无处不在。2014年底,苹果老师在教育戏剧全国性专业会议中第一次接触到教育戏剧,当时她还是一名小学教师。刚开始去听介绍时,苹果老师觉得主办单位所发的绘本很简单,没什么好教的。但是当用戏剧的方法来教授的时候,就会发现:“哦,原来它背后藏着那么多东西,这些东西不是我们传统理解上的例如1+1=2这样的事实,教育戏剧还可以让孩子去了解自己!”苹果老师向记者感叹,而那个时候,重庆几乎还没有什么人涉及“教育戏剧”。后来,苹果老师发现“教育戏剧”的思路是完全可以运用到平常的教学当中,“在传统教学中,历史多枯燥,就老是去背数字和历史意义啊。但是用戏剧的方法来教的时候,孩子们就会非常轻松愉悦,也非常愿意投入到历史中。比如讲到汉朝出现铁器的时候,我就会让铁器真的出现课堂里,让孩子们去用铁艺做一些东西出来。讲到汉朝的古典舞蹈,我也会在课堂上带孩子们用古乐去编这样一个舞蹈。像汉朝发生霍去病、曹操的故事等等都可以演出来。” 眼下,苹果老师将去到加拿大用教育戏剧的方法向小孩子们教授中国的传统文化,“做一个专业的‘教育戏剧’老师要求很高,就要懂教育还要懂戏剧,但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们可能做不到太专业,但也可以用这样的思维来教育孩子,无论做什么事,都先承认孩子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的体验,有自己的经历,有自己的情感,也有自己的想法。”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