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戏剧讲好聊城故事 省首届京剧票友大赛决赛在聊开赛)
25日,伴随着铿锵有力的锣鼓点儿和柔美悠扬的胡琴声,由山东省戏剧家协会、聊城市文联联合主办的山东省首届京剧票友大赛决赛拉开帷幕。来自全省各地的京剧票友齐聚梨园剧场竞相比拼,绽放精彩,用京腔京韵唱出唱出心中豪情。
本次比赛的专家评委有山东省戏剧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柴心记,山东省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获得者、尚派表演艺术家鞠小苏,山东省艺术学院原院长、国家一级演员、李派表演艺术家单庆娟,山东省京剧院副院长、国家一级演员刘建杰等,专家评委们用公平公正的原则,对每一位选手的展示按照唱念做打舞综合艺术水平,严格认真评选,让戏曲文化更好传承、弘扬。
据了解,山东省首届京剧票友大赛从今年7月份开始,各地市分别举办,选出参加全省决赛的选手3——5名。9月,省剧协组织评委,对全省参赛选手进行审核最终确定参加决赛的全省各市选手。10月,各地市进入决赛者在聊城市京剧院进行为期三天的决赛,并最后举办颁奖晚会。
据了解,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和中国文联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戏剧艺术,山东省戏剧家协会决定举办山东省首届京剧票友大赛,每两年举办一次。经过积极争取,省剧协同意将山东省京剧票友大赛放在聊城举行。这充分体现了省剧协对聊城的认可和信任。这是聊城文艺界认真落实聊城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和市委《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实施意见》的重大举措,也是用戏剧讲好聊城故事、传播聊城好声音,展示聊城文明形象的积极尝试。
票友谈学戏:天天早起吊嗓子,置装费花了好几万
“我学习京剧七八年了,光置装费就花了三四万,今天这身行头比较便宜,也就2000多。”25日,记者在后台降到了刚刚从舞台上走下来的胡永春,她来自济宁,当天的参选作品是《春秋配》中的选段。“学京剧七八年,每天早上吊嗓子,梨园行里有句话 你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对手知道,三天不练,观众都知道了 。”但她说是爱好就不觉得苦。
来自威海的票友宋存秀2006年才接触京剧,开始是自己跟着网上视频学习,后来跟着专业的京剧教师学习。“能从普通爱好者走到票友大赛决赛,每一个参赛者都不简单。”
决赛的参赛选手涵盖了大部分年龄段,为数最多的是五六十岁的多年票友,但“80后”、“00后”的参赛票友也有不少。小选手汪洪鑫4岁就开始学京剧了。
很多参赛票友表示,学京剧不光要自身天赋秉然、跟着名师勤学苦练,还要有发挥才能、施展技艺的平台,京剧票友大赛的举办就是为广大京剧爱好者提供了一个锻炼的机会,展示的平台,互相交流学习的环境,每一位京剧爱好者都充满期待。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