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我的长辈知青Super kids人民的名义
内容页头部banner

戏曲

梨园盛景 光耀银幕——中国戏曲通过电影新技术走向世界
时间:2018-06-23 09:28:46  来源:新华社  作者:  

   新华社上海6月22日电(记者 许晓青 任垚媞 孙丽萍)“中国电影不能没有戏曲电影的一席之地。”曾参演三部戏曲电影的昆曲名家蔡正仁22日在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戏曲电影论坛上说。

  从1905年京剧《定军山》被搬上银幕,成为中国第一部电影,戏曲电影见证了中国电影逾110年的发展历史。

  这是多年来上海国际电影节首次举办戏曲电影论坛。尚长荣、蔡正仁等京昆名家荟萃,沪上越剧界代表等也共襄盛举。蔡正仁说,拍好电影,是传承和发展戏曲的重要手段之一,电影为戏曲扩大了观众面。

  新起点:一花引得百花开

  更多中国戏曲作品正在走向国际银幕。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3D全景声版京剧电影《曹操与杨修》举办全球首映;在剧种内部率先创新,3D版昆剧电影《景阳钟》和3D版越剧电影《西厢记》从海外载誉归来,举办国内首映;修复版经典越剧电影《红楼梦》也与观众见面。戏迷和影迷喝彩、鼓掌、点赞。

  更为巧合的是,用镜头聚焦中国戏曲和戏曲人的“前世今生”,胡玫导演的最新故事片《进京城》获得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频道传媒关注单元高度评价,将冲击多项大奖。

  电影节期间传来的消息还有,沪剧电影《雷雨》已经开机,京剧电影《贞观盛事》也即将开机。

  追溯戏曲电影史,新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是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的越剧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直到今天上海电影博物馆内仍珍藏着当时这部“梁祝”拍摄时的道具。约一甲子之后,又是在上海,中国人首次用3D和全景声技术拍摄京剧电影——《霸王别姬》。

  一花引得百花开。如果说,当初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戏曲电影的“1.0版”,那么3D全景声京剧电影《霸王别姬》直接将中国戏曲电影推向了“2.0版”。此后,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又将相关技术引入到昆剧、越剧电影创作中。

  新技术:让满园春色“留得住”

  “四个字,淋漓尽致,来形容京剧电影引入3D技术后的效果,很恰当!”京剧花脸名家尚长荣,在梨园行里已“触电”多次,每一次拍摄都让他意犹未尽。

  “电影的基础是一种科技创新,创新是灵魂,今天的戏曲电影,也需要基于技术的再创新。”连续执导3D京剧电影《霸王别姬》《萧何月下追韩信》《曹操与杨修》的导演滕俊杰说。他已尝试把超高清的8K技术运用于相关电影拍摄中。

  细数近年来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及旗下院团出品及拍摄的戏曲电影,已有近10部。

  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总裁、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说,戏曲电影在保留戏曲艺术精髓的同时,突破了舞台表演的局限,能够借助电影传播手段吸引新观众,助力戏曲焕发新生命。

  艺术家们还在思考,如何通过戏曲电影的拍摄,不仅能留存、传播经典,更要培养人才、传承文化,不断夯实中国戏曲的根基。

  新视野:墙内开花“世界香”

  令戏曲界也感到惊讶,首部3D版昆剧电影《景阳钟》、首部3D版越剧电影《西厢记》近年来在加拿大等地上映,引发当地华人戏迷轰动。

  墙内开花“世界香”,中国戏曲借助电影新技术正不断走向世界。

  2015年,3D全景声京剧电影《霸王别姬》应法国巴黎国际电影节之邀在巴黎举行欧洲首映,并获得行业权威——国际立体影像协会颁发的年度奖项。2016年《霸王别姬》又受邀作为东京电影节中国电影周开幕影片放映。通过电影,“恋上”京剧的中外戏迷中,有的是年过半百的中年人,也有不少是出生于2000年以后的小戏迷,有的还为此专程到上海,希望“拜师学艺”。

  《霸王别姬》不是孤例,紧接着3D全景声京剧电影《萧何月下追韩信》也摘得多个国际奖项。

  借助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景阳钟》和《西厢记》也进一步被中外观众认识。之前这两部作品虽未在国内公映,但多次获得国内外奖项,一些海外场次甚至一票难求。

  为拍摄《曹操与杨修》从美国多次返抵上海的京剧名家言兴朋说:“我在电影片场和剧院里看到了中华传统戏曲的希望,电影的表达让更多年轻人爱上了戏曲,这对中国戏曲的未来而言,是最好不过的了。”

  1. [内容来源:新华社]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zhang]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