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我的长辈知青颖儿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综艺

《风味人间》携手故宫推出“风味之箸”
时间:2018-12-13 09:42:57  来源:环球网综合  作者:  

   原标题:《风味人间》携手故宫推出“风味之箸”

  中国美食博大精深,川、鲁、粤、苏、浙、闽、湘、徽八大菜系每一个都有自己独特之处,煎炒烹炸溜任意一种都能让你的味蕾充满幸福感,近日美食探索纪录片《风味人间》,成为今年纪录片领域的一匹黑马,迅速拉满了全国吃货的好感度。在《风味人间》吸引大量吃货关注时,一场限量开放的“风味体验”正在故宫酝酿。《风味人间》联合故宫文化服务中心推出“风味之箸”,民以食为天,食以筷为灵。以“风味之箸”为邀请函,《风味人间》总导演陈晓卿在故宫,召集全国美食饕客一起看风味,聊风味,这一场“风味之宴”,成就这场“风味之旅”的完美收官。

  以风味之箸为约,奉旨来吃

  草原之上放牧群羊、汹涌波涛中猎食旗鱼、远古村落的饮食传统、极寒之地的猎奇风味,《风味人间》不仅展现了美食的千万种可能,也带观众领略了气象万千的人间。有人评价:“《风味人间》成为了一座桥梁,让世界因吃而互通,地缘文化因为美食而得到了文明的共鸣。” 放眼世界的格局和溯源寻根的情怀,让《风味人间》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年度现象级爆款。总导演陈晓卿曾感慨:“人间最好的美味是人。”其含义,就是食物风味的形成,不光有民间的智慧巧思,还有族群的发展烙印。

  醉翁之意在山海,人间风情在江湖,风味不在于珍馐美馔而在那滚滚烈火之中燃烧着的传承精神,“风味之箸” 不仅是想要让大家能够品尝到各色风味带给味蕾的独特感受,更想让喜爱风味的人能够了解各色风味背后的文化和人情。

  而这双《风味人间》与故宫合作的“风味之箸”也颇具特色,整体设计融合故宫的太和殿,仙鹤,汉白玉柱等纹饰,处处体现出中华文化精髓。而风味之箸呈现在一本古籍样子的包装中,这也用另一种方式告诉大家:吃,也是一种了解文化的方式:读万卷书,也可“尝”万里路。

  饕客毕至,以“风味”会友

  风味之箸作为风味晚宴的邀请函,不仅聚集了十多位美食、文化圈层的意见领袖,还包括几位通过活动免费拿到“风味之箸”的幸运网友。他们和陈晓卿一起,在12月10日进入故宫冰窖餐厅享用各色风味。

  美食爱好者齐聚一堂,和“中国最会吃的男人”——陈晓卿围坐共饮,在场的宾客无不热情高涨,还有精心烹制的10道“风味尚选”品尝,让众多食客大呼满足。晚宴上,陈晓卿老师也特意为大家介绍了这些菜,每一道美味背后,都大有文章。大家不仅吃到了风味美食,更深入的了解了这些菜背后的风味文化。现场有人询问拍摄《风味人间》时发生的趣事,陈晓卿一一作答,整场宴会氛围融洽,欢声笑语不断,看起来更像是朋友间一次普通又温暖的聚餐,宾主尽欢。在陈老师的问答环节,关于如何用镜头更好的呈现美食;为何辣的食物能够激起人们兴奋感;如何看待美食的传承与创新;陈老师都用他的回答给到大家新的视角。

  风味只是桥梁,沟通才是本真

  《风味人间》此次联合故宫发布“风味之箸”,并邀请总导演陈晓卿一同,在故宫设“风味之宴”。目的在于以推出风味之箸为契机,为大众建立一个真实而有触感的社交场景,获得对中国风味美食文化更加直观立体的感知。陈晓卿曾说过“研究美食,恰恰是为了找到现代饮食习惯背后那些遗落的传统”,而现今视频网站纪录片的用户越来越趋于年轻化,作为出品方希望能用更加有趣味性的内容和活动,全方位多维度的打造“风味”IP,是希望通过“风味”IP的诠释,让中国的美食文化在全球范围内获得认知与肯定,形成文化共鸣。让用户不仅能看到也能感知到更多优质精品内容作为目标,不断为中国美食文化注入生命力。

  1. [内容来源:环球网综合]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ying]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