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十岁才去读书?
荀子是赵国人,他的生卒年,和孟子一样,到现在也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史记中一开头就说荀子到齐国游学的时候已经五十岁了,后来刘向对于荀子五十游学的记录几乎是和司马迁一毛一样的(该不会是抄的吧,连错误都抄的一个样)。战国那个时候,能活到五十岁已经要谢天谢地了好吗,为什么年过半百才去游学,早干嘛去了?
史学界吵了很多很多年……结合史记《春申君列传》、《孟子荀卿列传》、《老子韩非列传》、《李斯列传》、《战国策.楚策四》、刘向的《荀子叙录》、桓宽的《盐铁轮》、《荀子》等等资料来看,很多人不约而同地认为,司马迁“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是笔误,应该是年十五游学才对。五十岁去上学和十五岁去上学,差很多好吗,一个巨大的乌龙啊。至于这个乌龙是司马迁自己搞出来的,还是史记代代誊抄的过程中出的纰漏,这就是一个千古之谜了。
2. 上班上到一百岁的老爷爷?
有当代学者按照上述古籍并结合前代学者的论述推算出,荀子出生的年代,大约是赵肃侯执政末期至赵武灵王执政前期(估摸着是公元前335至公元前316年)。他去世的时间,是在春申君被杀而他因此被解除兰陵令职务之后不久,约公元前238至公元前235年之间。这么算起来,荀子活了八十一到一百岁左右,和孟子一样,也是高寿而善终(若根据荀子五十岁才到齐国游学的记载,到春申君死后荀子被罢官,他怕是活了一百二三十岁不止呢)。
荀子祭酒图
荀子在齐国,终成一代宗师,三次成为稷下学宫的祭酒,也就是做为齐国官办高等学府最受尊敬的老师,主持公共仪式,拿着献祭的酒并将之泼洒在地。感觉类似于汉朝的博士祭酒这个职位。那为什么三次成为祭酒?中间难道官职被撸了?或者他离开齐国,后来又回到齐国,三出三进,所以每次回来再官复原职?史记里短短一句话“三为祭酒焉”,却可以开出如此巨大的脑洞,只是真相究竟如何,就没人说的准了(这还是跟他的生卒年不确定有关)。
史记中讲完了他在齐国的遭遇,呼啦一下就写他到了楚国,被春申君任用为兰陵令。但是据信荀子是在楚考烈王八年(公元前255年)才当的兰陵令,荀子难道从十五岁游学开始一直到投靠春申君之前都呆在齐国,没去过别的地方?如果一直在齐国,怎么可能一而再再而三地被反复任命为祭酒?那个时候没听说过有固定任期制,到时间必须下台啊。
燕王哙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