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颖儿莫文蔚我的长辈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诸子百家

荀子上班上到一百岁! | 战国风云之诸子百家
时间:2016-01-05 17:35:22  来源:时拾史事  作者:夏临与秋笙  

  有人说他曾经跑到燕国去了,跟燕王哙和子之就禅让的事情展开过辩论。然而燕王哙不听荀子劝告一意孤行,禅让君位于子之,结果引起内乱,齐宣王在公元前314年趁机发兵攻燕,差点灭了燕国。 “燕子哙贤子之而非孙卿,故身死为戮。”孙卿就是荀子,汉朝避讳而改称孙卿,《韩非子》里这句话,说的就是荀子在燕国的遭遇。根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韩非是荀子的学生,学生记录老师的事迹,可信度应该挺高的吧。但是这样算起来,荀子十五岁在齐国游学,再是青年才俊,怎么也得二十岁出头才能做到祭酒吧;然后跑到燕国,燕国公元前314年大乱差点被齐国吞并之时,就算他还是二十几岁,等他到楚国为兰陵令的时候,也就是公元前255年,这时的荀子就已经八十多岁了;在这个职位上一直做到后台老板春申君于公元前238年被杀,荀子他都一百岁左右了。若真有坚持上班到一百岁的寿星,为什么没有明确记录在史书中呢?在古代,什么都不做,光活到一百岁,就已经是一项丰功伟绩了。从这点上看,《韩非子》里这句话又难以让人信服,毕竟《韩非子》里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是韩非亲自所写。

  3. 谙熟兵法的贤人?

  荀子到底有没有活到一百岁,有没有去燕国,这个问题暂且搁置。除了去过楚国,荀子他还去过赵国。

  《战国策.楚策四》中讲过一件事:荀子到楚国投靠春申君,有个门客瞎出主意,觉得荀子这样的贤人,若是给了他一方土地去治理,保不齐就会威胁到春申君的地位。春申君采纳了这个意见,“于是使人谢孙子,孙子去之赵,赵以为上卿。”春申君的另一个门客知道此事,又马上建议把荀子从赵国请回来,毕竟他是当世贤人,名声堪比伊尹和管仲。But,人家荀子都在赵国为上卿了,你还想招之即来挥之即去,那是不可能滴。

  

  黄轩饰演的春申君黄歇

  荀子在赵国呆过,这事也可以和《荀子》中的内容互相印证。《议兵》篇中就说“临武君与孙卿子议兵于赵孝成王前”。赵孝成王就是在任内经历了长平之战的那个倒霉赵王,而临武君是谁我们现在并不知道。尽管西汉刘向说临武君是孙膑,拜托,孙膑是齐威王时候的人,最多活到齐宣王的年代,公元前300年之前就应该死了吧;赵孝成王是公元前266-245年在位,你叫一个死了几十年的人如何与荀子在赵孝成王面前讨论军事?

  非要把荀子和孙膑凑一块,也是有人推测荀子活了一百二三十岁的原因之一。这不科学!可是和鬼谷子活了一千多岁的观点比起来,根本是小巫见大巫。没文化真可怕……

  有人推测荀子在赵国逗留期间,长平之战还没有发生,要不然《荀子.议兵》篇开头就会有针对性地进行战前分析或战后总结了,然而关于这场改变战国局势走向、震慑古今的大战,篇中只有一句话“韩之上地,方数百里,完全富足而趋赵,赵不能凝也,故秦夺之”。这里的上指的就是上党,引发长平之战的导火索,堪比一战时的巴尔干。对于身为赵人的荀子而言,不与赵孝成王讨论关系到赵国生死存亡的一战,不合常理。至于《议兵》中仅有的这句关于长平之战的话,应该是在楚国时教导学生李斯顺带提到的。

  插句题外话,网络盛传战国最神勇的军队莫过于魏国武卒、秦国铁鹰锐士、赵国胡刀骑士、齐国击技骑士,这里应有谬误。《荀子.议兵》中提到过“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并且详细描述了魏武卒的可怕战斗力以及秦锐士后来居上的原因。铁鹰锐士这个称呼么,出自《大秦帝国》,《大秦帝国》么,是孙皓晖先生的小说。要说“铁鹰锐士”这个名头只是在史料基础上稍微做了点艺术加工,那胡刀骑士是什么鬼,作者真的就不知道了。

  4. 上秦国溜达溜达

  《荀子.强国》中说,荀子还去过秦国,见过应侯范雎,把当时的秦国大大地夸奖赞美了一番。什么占据山川之险啦、民风淳朴啦、大臣奉公啦、朝堂清明啦,自商鞅变法之后,历秦孝公、惠文王、秦武王、昭襄王四世,秦国国力强盛,非一时之幸,而是必然,“故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

  荀子不是儒家的贤人么,除了在人性本恶还是本善方面与孟子大不相同,在注重礼仪教化方面,却是和孟子异曲同工的,他为什么会赞美法家治下、诸侯眼中视为虎狼的秦国?

  首先,到了秦国见了当权者,客气一下准没错啊,难道还当面说“你们太野蛮了,太残酷了,太不像话了”?

  其次,荀子很有可能也是实话实说啊。商鞅变法之后,秦人勇于公战、怯于私斗,整个秦国气象一新。而秦孝公至秦昭王时代,对来自山东诸侯国的人才,总体上还是敬重的,当然任不任用因人而异。那时秦国的扩张也属于温水煮青蛙的节奏,横扫六国、焚书坑儒、役使民夫建长城修皇陵,这些被人诟病的事都是嬴政上台以后的事,那个时候荀子早就已经离开秦国了。

  

  还有一点,荀子主张人性本恶,所以他即重视礼仪教化,也同样重视法治与刑罚,这一点是有别于孔孟这样的儒家代表的。比如《荀子.性恶》篇中说,“明礼义以代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史记《李斯列传》又说,李斯“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加上李斯到了秦国以后走的是法家一派的路子,荀子的思想和法家的“法、术、势”到底有多少重叠之处不好说,但肯定是有一些共同点的。这应该也是荀子游秦称赞秦国的原因之一。

  据推测,荀子离秦和长平之战不无关系,虽说那个年代家国观念不强,但攻城略地是一回事,屠杀四十多万人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身为赵人的荀子,就算思想当中有与法家相似的一些共通点,但他本质上还是希望“途人可以为禹”、“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所以对秦国坑杀四十多万赵卒,他不可能无动于衷。

  西汉恒宽《盐铁论.毁学》中说,“李斯相秦,始皇任之,人臣无二,而荀卿为之不食,睹其罹不测之祸也。。”李斯相秦是在他入秦三十多年之后,那时候荀子早就死了,若是还活着,年纪还得往一百三十岁上靠。因此,《盐铁论》的“相秦”应该是有误,可能只是李斯去秦国谋出路的一种说法。徒弟李斯刚去秦国的时候,荀子还活着,他对此是不赞成的,四十几万人说杀就杀了,那除了秦王室,还有谁是杀不得的?

  5.在楚国终老

  至于荀子在燕国、赵国、秦国游历过程中,具体什么时候抽空跑回了齐国,又分别逗留了多久,作者实在是没有力气搞清楚了。反正“三为祭酒”,从最初入齐游学那次算,后来他两度离开齐国,又两度重回齐国。最后那一次离开齐国,应该是齐国末代君王齐王建在位的时候。

  《荀子.强国》中有这样的描述,“则女主乱之宫,诈臣乱之朝,贪吏乱之官,众庶百姓皆以贪利争夺为俗,曷若是而可以持国乎?”女主乱宫的现象,既有可能说秦昭王的母亲宣太后,也有可能说齐王建的母亲君王后。但荀子入秦见范雎的时候,范雎已经被封为应侯,宣太后等外戚势力已经倒台了。齐王建是从公元前264年继位的,朝政由君王后辅佐,而荀子入楚为兰陵令是公元前255年,即齐王建继位九年时。如果说不满女主乱宫,这女主指君王后,时间上比较吻合。

  不想去秦国、不想回齐国,满眼望去,也只有楚国,能勉强算大国了。垂垂老矣,官职大小无所谓,颐养天年、着书立说要紧。然而兰陵令做了十几年,荀子的后台靠山春申君却死了。

  《芈月传》里痴情种子黄歇,其实跟吕不韦一样,喜欢“买一送一”。春申君把怀了自己孩子的美女送给考烈王,美女当了王后,儿子当了太子,如意算盘打得啪啪响。谁知却没提防美女的哥哥李园,于是,上演了一场战国版农夫与蛇,春申君被自己的“大舅子”李园砍死了。迷妹们,玛丽苏不是不可以,但你们要搞清楚玛丽苏和现实的区别啊。

  春申君死后,荀子就被罢了官。不过呢,他仍旧居于兰陵,死于兰陵,最后葬于兰陵。

  1. [内容来源:时拾史事]
  2. [内容作者:夏临与秋笙]
  3. [责任编辑:wangbian001]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