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颖儿莫文蔚我的长辈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现代教育

教育从来不是齐刷刷的事
时间:2015-11-16 16:02:00  来源:搜狐教育  作者:  

1.png

  语文也好,教育也罢,从来都不是整齐划一就可以办得好的。要知道,凡是能齐刷刷的地方,多是找不到创造力的,教育也就陷入了一潭死水。

  近日,《人民日报》刊文指出,在时下流行的许多语文公开课中,“学生齐刷刷起立坐下、齐刷刷回答、齐刷刷鼓掌”已经成为一种惯例。这个惯例被认为是优质课堂的必备特征之一,以至于很早就奠定了其“正统”的地位。其实,放眼国外,类似的现象并不少见。比如,美国教育家杜威在1899年出版的《学校与社会》中就写到:“从成千上万的儿童在某一个小时,就说十一点吧,都在上地理课……教育局长照例对陆续前来的参观者重复这种得意的吹嘘。”

  长久以来,语文教育饱受诟病,虽然教育界已形成颇多的所谓流派和模式,但在学生这一教学主体的指向上,依然以“大一统”为标准:统一思考、统一书写、统一答案、统一评价。这背后反映的,正是不折不扣的应试思维。这种思维方式与工业化初期的企业需要大量技术工人而必须从事大量培训、灌输标准、统一执行有关,这也是班级授课制的由来。

  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课堂为什么推崇齐刷刷?原因就在于其有助于选拔机构以“非此即彼”的简单思维,迅速挑出合格的技术工人。于是,高度的纪律性、行为的规范性、答案的标准性就成了必然趋势。由于可以度量和复制,这种趋势又演变成一场名为课堂效率的扭曲竞争。这正如学者卡拉汉所说,今天崇尚技术和操作的课堂,正不断滑向危险的“效率崇拜”中。

  拿语文学科来说,语文是由“语”和“文”共同组成的,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但人们如今最关心的是“语”(偏重技巧的语言本身),却对“文”(语言本身承担着文化乃至文明)视而不见。仅就语言而言,当然有齐刷刷、统一的逻辑与规则,但教学仅止于此,未免格局过小,功能也是不完整的。语文的“文”,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发现、了解、热爱民族文化和精神的内在魅力,从而丰润和健全个人的生命。语文,在古代先贤的眼里,是可以“窥天地之奥,达万物之极”的,其内涵深刻旷远,怎么可能齐刷刷地用一个标准答案卡死呢?

  此次《人民日报》呼吁语文课转型,是一次从鲁迅所说的“彷徨”中觉醒的“呐喊”,撬动的是语文教学评价机制的改革,意义深远。但我们不妨放大到整个教育领域,教育又哪里是可以“齐刷刷地”办好的?

  当教育进入到后工业时代,尤其是“互联网+”思维下的大数据、云技术正日渐占据我们的生活和世界时,多元性、开放性、生成性和交互性的社会环境正形塑着孩子们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需要做的,是积极地陪伴、引导和帮助,而不是静止地停留在过去,依然以旧式的齐刷刷思维,来粗暴地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漠视他们的天性、否认教育规律。由此带来的结果必然是灾难性的,因为这不是诲人不倦,而是“毁人不倦”。

  台湾家庭教育专家黄欣雯有句名言:“正确的答案永远不止一个。”是的,当我们给教育多一把尺子时,就可能多发现一个天才。以“生活教育”着称的陶行知先生也提倡教育的多元化,强调对孩子一定要因材施教,如果简单地一味追求齐刷刷,则可能忽视了自己教鞭下的瓦特、冷眼里的牛顿和讥笑中的爱迪生。

  语文也好,教育也罢,从孔夫子时代的有教无类开始,从来都不是整齐划一就可以办得好的。要知道,凡是能齐刷刷的地方,多是找不到生长点和创造力的,教育也就陷入了一潭死水中了。

  1. [内容来源:搜狐教育]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wangbian001]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