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颖儿莫文蔚我的长辈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宗教文化

学问僧:子女都是“讨债鬼”?
时间:2019-09-16 09:20:24  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作者:  

   父母与孩子,可以说是最亲密却也复杂的关系了。有人说,“子女嘛,不是来报恩的,就是来讨债的”,这到底是真的吗?

  莫把亲人当冤家

  亲子关系,有些时候的确是无可奈何的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气和宿世因缘,从父母的角度来说,不喜欢这个孩子,或是当孩子不听自己的话,给自己带来麻烦的时候,就往往会说孩子是来“讨债”的。

  不仅如此,有的人学佛之后也开始视婚姻、子女为业障,因为不符合自己内心的设定,就把夫妻子女定义成了冤家,把家庭弄成了战场,其实这也是另一种造恶业。

  固然,有的孩子乖巧可爱、孝顺依从,让父母极为欢喜;有些则做出忤逆、败家散财的事,这些的确有过去因缘果报的关系。

  但是,千万不要只从表象来判断,换一个观点想。如果子女令父母非常感意,父母又对他生起了强烈的执着、依依难舍,他长大了想要自立,父母却还是不习惯目送他的背影离去,身为佛弟子还能不能生起修行解脱的念头,这是恩还是业?如果与子女关系不好,但通过这件事彻悟无常,精进修行解脱,或许他正是你的善知识呢!所以,子女是恩是业,除了过去的因缘之外,最重要的还在于你自己是如何看待与处理这段关系的。

  学佛不只是让你思考过去的因果,更要从中修智慧。凡是遇到困扰的问题,不要把它当作可怕的、讨厌的、无奈的遭遇,而要把它当作历练、训练和帮助。顺境做事当然比较顺,一般人最容易接受,换做逆境就都不想要,但事实上,逆境对修行所带来的帮助往往远大于顺境。

  养儿方知父母恩重

  如果来了一个孩子,身体不好、脾气不佳,必须让父母给他多一点的照顾,这其实也是让父母自己多一点成长,多得到一点体会。

  所谓“养儿方知父母心”,只有自己当了父母之后,尤其是有一个需要更花心思照顾教育的孩子,才能体会到做父母是真的不容易,帮助你对自己的父母、师长和有恩于自己的人发起感恩心、忏悔心。推己及人,对自己和他人的孩子、对弱者生起慈悲心,对别人家的好孩子和父母生起随喜的心......

  如果一个小孩很乖,根本不需要父母多操心,或者全权扔给祖父祖母照顾,这样的父母自己可能也没有那么快成长起来,到老还不知道养育之恩的可贵之处。

  逆行菩萨也是助缘

  在佛经里有这么一个记载,释迦牟尼佛之所以能够很快成佛的原因之一,就是他身边有一位既是对手、也是助手的“逆行菩萨”。为什么叫助手?因为他老是帮助释迦牟尼佛。为什么叫对手?因为他老是和释迦牟尼佛竞争。为什么叫“逆行菩萨”?因为他老是给佛陀制造麻烦,推着他跑,所以释迦牟尼佛更快修证成佛。当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后,这个对手、助手还在跟他捣蛋。由于对手的捣蛋,更能显示出佛的精神的伟大,佛的智慧、慈悲是那么无限。

  这是一个思考方向、一个观念。对于家中有孩子,却不如自己期望的父母,不能去说孩子是“讨债鬼”,而应该说是来了一位“大菩萨”。对于任何一个孩子的到来,都要把他当作菩萨一般地迎接他、照顾他,这样才是一个佛弟子的心怀。

  1. [内容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ying]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