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报仇、等级等方式,无法获得教师内心的激情
教育是一项离不开激情的事业,仅仅要求教师达到合格或优秀是不够的,即使广大教师拥有了娴熟的教育技术和能力,校长也不能高枕无忧,因为,很多时候态度和意识决定了成败。
校长要坚定这样的管理信念:以共同的愿景取代恐惧,更能获得长效的工作激情。这个愿景包括核心价值观:重视每一位师生个体,教师是专业教育者,家长是合作伙伴,管理需要决策共享,教师要成为团队的成员……等等。学校教育需要教师保持活力充沛并能激发学生的活力,锐意进取并执行有力。
事实上,领导和管理学校难以做到让教师长久地保持激情和活力。而且一不小心,抱怨、懈怠、提不起精神等充斥着校园的每个角落,无论采用号召、精神引导、竞争、奖惩或评价等手段,教师的反应总是那样的冷淡。学校领导要时刻警惕:如果不加以细心的呵护,“激情消退”有可能像瘟疫一样在校园内漫延。
“人总是有惰性的”,常常是校长的管理信条。为了防范激情的消退,有些学校的运营采取流水线的模式,教师必须相互竞争,以获得只配给少数“赢家”的升迁和奖金;有些过分依赖等级、名次甚至额外报酬等方法,以“恐惧”为驱动力,试图以简单功利的方式消除教师的惰性,并激发教师相互竞争的斗志,事实上是无法获得发自教师内心的激情,因为,激情并不意味着表面上的炫耀和张扬,实际上来源于内心。
这件事做好了,学校教育、管理中的很多问题都好解决
维持全校教师处于充满活力和激情的工作状态,是学校良好的发展态势经久不衰的前提。
在学校这个系统中,“表现”是最可能发生的事,也是教师和学生的学校生活的重要内容,将“让师生有所表现”这件事做好了,学校教育、学校管理的很多问题会得到很好的解决,因为,每个个体都有做好事、有学习的内驱力,他们将为达到自己的潜力而奋斗,无需任何外在的动力源,特别不需要“竞争”、“压力”、“恐惧”等这些被管理者用作手段的东西。
激情是一种燃料,但不能用错地方!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我时不时地感觉到个别年轻的干部渴望自己成为众人瞩目、风光无限的焦点人物,将个人的目标放置在事业目标之上,并争权夺利、挑起事端,如果个人的目标没显现,立即处于懈怠状态。对此,如果引导不当,或者对激情运用不当,激情将成为“管理灾难”的根源。
学校的工作环境的氛围有可能助长激情或是破坏激情,要积极进行鼓励式的坦诚的对话和沟通,为此,必须坚决反对专横的姿态、勾心斗角的伎俩以及其他伤害有效沟通的行为。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