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我的长辈知青Super kids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对话名师

崔崑:千锤锻就“特殊钢”
时间:2017-05-02 11:04:24  来源:腾讯网  作者:  

   4月19日,在武汉的华中科技大学喻家山脚下,着名金属材料专家崔崑早早坐到书桌旁,为明年再版《钢铁材料、组织与性能》专着忙碌起来。

  现年92岁的崔崑院士,从教60余年,入党60余年,始终以一个党员知识分子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一生矢志于我国的钢铁事业,为我国特殊钢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突出贡献。

  1958年,崔崑学成回国,在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担任教研室主任。当时,新型高性能模具钢是我国工业生产急需品,但无力自主生产,每年需动用大量外汇进口,且价格是普通钢的10倍以上。

  崔崑心急如焚,和同事们加紧建设实验室。能够买到的设备,学校支持购买,买不到的盐浴炉等仪器设备,就和同事根据图纸自行设计、自己动手做。

  盐浴炉做好后,如何控制温差是个大问题。那时候没有温控自动化技术,他们只能用最“土”的办法控温——眼睛紧紧盯着温度显示仪。“我们几个老师经常守在1200多摄氏度的盐浴炉旁,手指按着控温开关,一盯就是一个通宵。”

  每当新钢种出产,崔崑便背着沉重的“铁坨坨”,风尘仆仆赶往各单位试用。“一次,我背着30多公斤的模具钢,赶往洛阳拖拉机厂。那时候搭火车人多,常常挤得无法动弹,为了少上厕所,我上车前都不敢喝水。”

  上世纪80年代初,上海一家无线电厂需制作印刷线路板的模具,该模具有数千个小孔,只能从国外进口,每副模具约1万美元。崔崑与钢厂合作,经反复实验,研制了一种易切削模具钢,解决了难题,由此生产的模具每副只需约7000元人民币,仅此一项该厂每年可节约100多万美元的外汇。这项成果于1985年获国家发明二等奖。

  崔崑说,作为科研人员,最大的乐趣就是研制的产品好用。为此,崔崑和他的团队不盲从、不迷信,始终秉持创新第一的科研态度。

  崔崑先后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近20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5项,其中国家发明奖二、三、四等奖各1项(均为第一发明人),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50余篇,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2013年全国热处理学会成立50周年大会上还给他颁发了“热处理学会终身成就奖”。

  鉴于崔崑在模具钢研发和合金化理论等领域作出突出贡献,1988年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他湖北省劳动模范称号。1991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他五一劳动奖章。

  认识崔老的人说,崔崑就是一块千锤百炼的“特殊钢”。

  “搞科学研究的人,要遵守科学道德。维护科学尊严,贵在诚信自律。”说到这儿,和蔼的崔崑也变得严肃起来。

  对于自己发表的每一篇文章,崔崑都会认真负责。他带的一些博士生,有的是从其他单位转过来的,他们发表有关过去工作的论文时,有时会将他的名字带上。崔崑发现后,就严肃地说:“我又没有参加这个项目,你们这样做,是给我帮倒忙。”

  崔崑经常告诫身边的同志,要注意廉洁自律,要坚持从小事做起。他当选院士后,找他办事的人多了,为避免别人送礼,他总是约来访者到办公室面谈。一次,有人到他的办公室拜访,走时留下一袋资料。他打开一看,里面有一件贵重礼品,当即用特快专递给送礼人寄了回去。

  从不为个人的事劳烦学生。“我和他们是教育、学术上的关系,不能让学生给我打杂。”他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他一直坚持的原则。平时,大小家务活基本上都是他和夫人自己动手。每有学生到他家中要帮忙干活,他都会婉拒,“这些事情我们做得来,你们现在最重要的是学习。”

  崔崑一件衬衣穿了30年,但对家庭困难教师和学生却非常“大方”。2013年,崔崑和夫人朱慧楠、女儿崔明玲共同捐资420万元,设立“勤奋励志助学金”,额度每人8000元,可资助近600人次。

  记者采访时,崔崑的老伴、89岁的朱慧楠教授一直陪坐在旁边。当问及“朱老师对捐赠巨款最初是什么态度?”朱慧楠爽快地说,“百分之百赞成。”

  1. [内容来源:腾讯网]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WB003]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