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称,张媛(音)的生意从帮助亲戚开始:一位姨妈想要婴儿配方奶粉,一个表妹在找乌格(Ugg)靴。张媛是一名在澳大利亚上大学的留学生,每块钱对她来说都很重要,所以她把帮人买的东西寄回中国,并收了一点儿佣金。但后来,一传十、十传百,她的生意越做越大。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5月3日刊登题为《澳大利亚中国留学生把代购做成数亿美元的生意》的报道称,她会在课余时间去购买本周流行的各种东西:维生素、名牌首饰、一种名为“袋鼠精华”(Kangaroo Essence)的号称能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假药。她毕业之后没找到能赚更多钱的工作,于是就留在了墨尔本,继续在繁荣的灰色市场上从事向中国消费者出售澳大利亚商品的业务。
她的小公司现在雇有两名专门的购物者、两名包装工和两名客服人员,在墨尔本和她位于中国东部的老家杭州设有办事处。她通过网络得到订单,主要销售给健康意识强的富裕女性,她说,她每年挣的钱超过30万美元。
“中国人对外国东西一直盲目崇拜,”25岁的张媛说。“所以,与其说购买昂贵的、但可能不安全的中国造的产品,为什么不买更便宜的高质量澳大利亚产品呢?”
在全世界都依赖中国产品的时候,澳大利亚商品却成了中国的热门货,为了满足这个需求,成千上万在澳大利亚的中国留学生或毕业不久的中国年轻人已经建立了一个作坊式的服务产业。
这个繁荣的贸易受到中国人对国内假冒商品和产品安全的担忧的推动,也反映了中国与澳达利亚之间越来越多的经济相互依赖关系,以及与这种日益密切的关系相关的挑战,澳大利亚是一个只有2400万人口的富裕国家,而中国是正在崛起的、有13多亿人口的区域大国。中国目前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去年在澳大利亚的投资创下了历史新高。
这些充当采购代理的学生自称“代购”,他们对中国人的嗜好高度敏感,并且行动迅速,有时能在澳大利亚市场上制造需求高峰,在店主还没有搞明白之前,把商店里的某个产品全部扫空。据一些分析师估计,去年,代购者向中国出口了总值高达6亿美元(41亿元人民币——本网注)的澳大利亚产品。
但是,他们的成功也引起了更多的注意,中澳两国正在调查他们是否缴纳了需交的税,是否遵守其他规定。
代购业务从许多方面来看,是中国人对澳大利亚另一种产品的巨大兴趣的副产品:国际教育被认为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出口产品之一,价值高达每年150亿美元。澳大利亚的45万外国学生中有近三分之一来自中国,这个数字仍在增长。
蔡彼得是位于悉尼的智库洛伊研究所的研究员,他说,这些学生已成为一种帮助澳大利亚产品打入中国的强大力量。“仅仅通过代购本人的个人关系网,他们就已经为澳大利亚的中小企业开创了一个新型市场。”
他补充说:“我认为,我们几乎正在进入一个(需要对中国市场有更多了解的)中澳经济关系新阶段”,而留学生们提供了这种了解。
中国的采购代理首先出现在欧洲,他们为中国不断增长的中产阶级购买手袋等奢侈品,把其运回中国。但近年来,随着澳大利亚的中国留学生人数的增长,以及中国消费者对食品和产品安全的担忧,代购业务开始转向澳大利亚。
“曾有大量的婴儿配方奶粉,900克装的罐头,被人从这里的超市货架上买走,放入邮袋,通过学生寄往中国,”澳大利亚乳业公司的高级分析师约翰·蒂洛普特说。“整运货板的奶粉一下子就卖光了,因为人们在把奶粉邮寄回中国。”
澳大利亚的中国留学生说,他们每10人中就有八人参与了代购业务。有些人只是通过偶尔的销售把生活费挣出来。还有些人已经把代购做成了颇大的出口业务。他们将产品邮寄给中国的客户,或将其运到香港,通过那里的商人把东西带过边境,以避免大陆的关税。
“为别人购物就像为自己买东西一样,给我带来同样的乐趣,”18岁的邵宇绮(音)说,她是在墨尔本主修商务的学生,自称是“我所在大学的最佳代购”。她代购的名牌物品包括潘多拉首饰、迈克尔·科斯配饰,以及艾索布润肤乳等,她说,她的主要挑战是说服客户产品不是假的。
“有时,我需要拍一段视频放到微信上播放,以此来显示我在澳大利亚,”她说,微信指的是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即时通讯应用,留学生们也用微信来处理付款。
代购业务近年来发展的如此之快,以至于澳大利亚公司现在举办与中国留学生见面的活动,向他们展示自己的产品。许多公司也与中国零售商合作,但它们很慎重,不避开澳大利亚的代购,因为公司渴望得到这些人的认同和他们的个人关系网。
塔斯马尼亚的奶制品巨头范迪门土地公司开始每周向中国运送数千升的鲜奶,公司已在2月份表示,为了促销产品,它打算与“最重要的代购渠道”密切合作。
在大药房连锁店Chemist Warehouse的货架之间的走道上,也经常能看到中国留学生,他们手持智能手机,按照购物清单买东西,把携带的箱子装得满慢的,其中有诸如澳大利亚天然保健品公司Blackmores销售的浓缩蔓越莓提取物等产品,公司宣称该产品能促进尿道健康。
Chemist Warehouse的首席运营官马里奥·塔斯科内说,代购喜欢去这家连锁店,因为它们提供有竞争力的价格,并能满足大订单。该连锁店也在中国电子商务平台天猫上直接销售,但很多客户喜欢通过留学生代买。
“他们更信任代购,”18岁的斯卡雷特·梁说,她在墨尔本三一学院读会计和经济学专业。“需要说服他们产品的真实性。”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称为代购的学生对中国口味高度重视,迅速行动,有时会在澳大利亚的需求出现高峰。(图片来源:美国《纽约时报》网站)
【延伸阅读】中国留学生代购:效仿跟风入行 游走在法律边缘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在淘宝网上搜索“留学生代购”,会出现大量的条目信息。
近年来,留学生做代购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电商平台、社交软件都成为留学生做代购的媒介。那么哪些原因使得他们纷纷做起了代购?
留学生代购现象普遍
代购商品的种类集中
留学生代购在近年来呈现出方兴未艾之势,无论是留学欧洲、北美、澳大利亚,还是留学亚洲,代购已经成为中国留学生中非常普遍的现象。
代购就是代理购买,留学生代购一般指留学生在国外为国内人员代理购买商品,并将商品运回国内,最后将商品交给消费者的行为。
在淘宝网上搜索“留学生代购”,网页会迅速显示出上百条留学生代购信息。代购的地区包括韩国、日本、意大利、澳大利亚、美国等多个国家;代购的商品种类有化妆品、服饰、奢侈品、奶粉等。
除了淘宝等电商平台上有着非常多的留学生代购平台,微信朋友圈、微商是留学生代购的另一个集中地。留学生在微信朋友圈里做代购,一般会实时地更新商品信息,通过将商品图片、商品相关信息发布朋友圈,将信息传输给朋友圈里的潜在顾客。
现读大学本科三年级、在意大利圣心天主教大学交流的刘晓敏(化名)介绍,在意大利的留学生中很多人在做代购,她也是其中的一个。“我是我们这批同学中第一个做代购的,主要做包包等奢侈品代购。同学见我赚了一些零花钱,也都做起代购来了,她们主要做化妆品代购。”刘晓敏说。和刘晓敏一起到意大利交流的中国留学生中,差不多10个留学生就有3到4个人做代购。因为地处米兰这样的时尚之都,所以代购的商品以奢侈品和化妆品为主。在做代购的留学生中,绝大多数是女生。
代购缘由呈现出相似性
金钱、人际、体验成首选
这么多留学生做代购,原因不外乎追求利润、增加个人的生活体验和扩宽人际圈。
现留学于德国,主要做德国钢笔代购的刘则铭(化名)介绍,之所以选择做代购,主要原因是代购能够比较轻松地赚取可观的收入。“我现在靠代购来养活自己,也挣了不少的钱。”刘则铭说。他不愿意透露靠代购获得多少收入,但他表示毕业后很可能会专门做德国代购。刘晓敏保守地介绍到,她通过做代购每个月平均能够获得2500元的利润,这对于一个留学生来说,是一笔赚起来比较轻松的额外收入。
除了能够在代购中获得一笔不菲的零花钱,能够认识不同圈子的人、扩宽交际圈也是留学生代购的一大动力。刘晓敏说:“我在代购过程中认识了很多人,很多都是我朋友的朋友,我的朋友也会在他们微信里帮我宣传,他们的朋友通过找我代购,很多也成为了我的朋友。这些人有金融行业的、事业单位的,也有教师、个体经营者,我觉得做代购是认识新朋友的一个很好的平台。”
还有一部分人主要为了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而做代购。“我做代购主要是为了体验一下代购的生活方式,赚钱不是我最主要的目的,但也是客观的收获。”现在意大利留学并从事代购的王雪(化名)说。
效仿跟风做代购
游走在法律边缘
很多留学生做代购,是出于对他人代购行为的效仿和跟风。
王雪介绍到,自己做代购主要是因为身边很多人也在做代购。“身边的同学都靠代购赚了不少的零花钱,代购操作起来也比较方便,所以我也加入了他们的队伍。”王雪说。
在韩国留学的李小慧(化名)身边也有很多中国留学生做代购。“身边很多同学做代购都是因为受到其他人代购的影响。一开始他们就是给身边的亲戚朋友带一点国外的物品,也不涉及到交易,仅仅是将物品帮忙从国外带回来。后来就会帮朋友的朋友带物品,这时候就会收一点‘小费’了,接着规模慢慢做大。因为不了解法律,所以即使有什么行为和法律不符自己也蒙在鼓里。”李小慧说。
通过声称“自用”而蒙混过关,或者将过海关的程序完全外包给他人,使留学生的代购行为往往游走在法律边缘。一种为人们普遍采用的方式就是拆掉商品包装,消除“商品”痕迹,形成“自用”效果。刘晓敏介绍到,她主要代购意大利的箱包等商品,常常会委托在意大利旅游的朋友、来探望自己孩子的同学家长将商品带回国内。为了方便携带和顺利过海关,她会将商品的外包装拆掉,这样放到行李箱就能够作为“自用物品”过关了。
另一种常见的方式就是将代购物品的邮寄外包给专门的快递公司。“我们在论坛上认识了一家专门做国际快递和清关的公司,我们将商品交给快递公司,他们让商品过海关并顺利交到消费者手上。”王雪说。“为了减少缴税的可能性,我们一般会将商品单件邮寄,商品价值尽量控制在5000元以内,这样就不用缴税了。”
(2016-11-07 06:50:00)
【延伸阅读】美媒:在美中国留学生变身“代购族” 不愁赚零花钱
参考消息网9月12日报道 美媒称,很多中国人都把美国当作购物天堂,因为众多知名品牌在这里的售价要比在国内低很多。这也使很多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找到了一种新的打工赚零花钱的方式。他们摇身一变成为代购一族,专门帮国内消费者购买指定商品。李依依(音)就是其中一位。
美国之音电台网站9月11日报道,马里兰州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四上午,李依依来到经营快递的叔叔刘罗宏(音)家往中国寄包裹。
这些物品寄送的目的地并不是依依亲朋好友的家,而是中国各地与她素未谋面的陌生人手里。他们通过网络与依依联系,要求依依代购指定商品后寄给他们。
李依依是美利坚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一名研究生。做代购已经两三年了。
她说:“我既可以获取一定利润,这同时又是自己的一个兴趣。”
网络和新媒体盛行的今天,新“留学党”赚零花钱的方式已不仅局限于校内勤工俭学和校外餐馆打工,而是利用多种网络平台做起了跨国电子商务的生意。
美国众多的知名品牌在节假日、周年庆等打折活动频繁,很多受追捧的商品在美国的价格甚至不及中国的一半。
依依每一单代购会收取总价的10%-15%,生意好的时候,一个月最多可以赚1000美元左右。
课余生活基本被逛街购物占用,代购是否影响学业呢?
李依依说:“在研究所,我一周只有3节课,1节课大概3小时。当然还要有做作业和课外阅读的时间。学习的时间还是可以和做代购的时间完全分开的。”
对于大四学生贾述(音)来说,做代购对学习的影响微乎其微。他一天只花20分钟在电脑前动动鼠标,一个月最少也能赚到300美元。
代购现象的盛行不仅迫使美国商家采取措施,同时也引起了海关和法律专家的关注。
一家律师事务所国际业务部负责人亚历山大·科夫说:“需要注意多方面的法律问题,首先就是知识产权方面。”
由于此类跨国电子商务涉及知识产权法的灰色地带,留学生很可能侵犯专利持有者的权利,引起不必要的麻烦。科夫说,在确保身份许可的情况下,留学生可以成立公司来保护自己,降低潜在风险。
科夫说,中国也在积极引导跨国电子商务的行为。留学生的代购产业或将面临更多挑战。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