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莫文蔚颖儿我的长辈知青
内容页头部banner

国内新闻

媒体:无数人通过高考改变命运 高考依然值得相信
时间:2019-06-07 07:36:27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  

   原标题:高考最可贵在于“相信的力量”

  恢复高考四十多年来,无数人通过高考改变了命运,高考依然是值得尊敬和相信的;无数人通过拼搏进取实现了人生进位,这个社会从来都不吝啬对于奋斗者的喜爱,这个时代依然值得相信和期待。高考是全社会的事,人们关注着高考,适当为高考让步,正是基于对希望的认同,对相信的尊重。

  今天是2019年全国高考的第一天。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参加高考的考生人数为1031万人,这是继2009年1020万人之后,高考报名人数第二次破千万。考生背后是家庭,家庭背后是国家,一个个考生,维系着一个个家庭的希望,何尝不是在维系着这个国家的希望。

  我国恢复高考制度已经四十多年,虽然已经整体进入机会多元时代,虽然人们一再希望不要再出现“一考定终身”,希望高考不再承担阶层上升唯一通道的使命,但在谈论高考时,使用得最多的,依然是“希望”这个词。“希望”,不仅是一种可能的结果,还是一种相信的力量。

  最好的制度设计,其实是设计一根“进度条”,让每个人每一天的努力,都能通过“进度条”直观地表现出来,“进度条”满了,也就升级了。如果有这根“进度条”,还会有人害怕吃苦吗?这就是一种相信的力量,是一种最简单最直接的相信的力量。选择来自相信,有什么样的相信,就有什么样的选择。这么多人认同高考、选择高考,正是基于一种朴素的相信。

  高考不易。二月练题、三月统考、四月校考、六月高考,一路走来,委实辛苦。对于很多考生来说,这样的辛苦,似乎从懂事就开始了,装满了整个人生记忆。但是,对于过来人说,这段时间恰恰是人生难忘的时候。听听过来人的心声,他们最想回到的,其实还是这段时光。青春就是这样,当你意识到它珍贵的时候,它已经过去了;如果一个人在青春时期就能明白青春的意义,那就能自豪地讲青春无悔。

  这么多年坚持下来,而且以始终奔跑的姿态,这就是相信。是相信“天道酬勤”,是相信“知识改变命运”,是相信“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是相信人世间的一切美好只能由自己创造。在人的一生中,这段时光,可能也是最能由自己主宰结果的时光。世界上从来没有什么完美的制度,高考也是,但只要维系着相信的力量,高考依然会茁壮成长。

  有人说这是一个怀疑的时代,其实更是一个相信的时代。作为一种可贵的科学精神,怀疑当然有其价值,但怀疑不是不再相信,不是拒绝相信,不是怀疑一切、否定一切的虚无主义。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国家,一旦陷入虚无主义,注定没有未来。对高考考生来说,对我们每个人来说,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要失去相信的力量。

  越是在怀疑的时候,越需要选择相信——选择相信,就意味着选择坚守、选择理想,选择倾听内心的呼唤。这种相信,是由信仰、信念、信心构成的,这在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比什么都重要。有了相信的力量,才有前进的力量,才能“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对高考考生来说,日日夜夜的付出,叫经受而不是忍受;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叫打磨而不是折磨。

  相信的力量,是成长的必需,这也是整个高考和社会的基本面。正如目力所及,这四十多年来,无数人通过高考改变了命运,高考依然是值得尊敬和相信的;无数人通过拼搏进取实现了人生进位,这个社会从来都不吝啬对于奋斗者的喜爱,这个时代依然是一个值得相信和期待的时代。

  高考的最可贵之处,就在于相信的力量。这种力量,于成长而言,与阳光空气同样重要。维系一个富有希望的社会,让相信的力量无处不在,是所有人的责任。所以,高考是全社会的事,人们关注着高考,适当为高考让步,正是基于对希望的认同,对相信的尊重。

  今天,一个又一个考生,同样基于一种相信,信心十足、镇定自若地走进考场,迎接朝气蓬勃、充满希望的未来。祝福所有的考生得偿所愿,在最好的年纪遇见最好的自己。

  1. [内容来源:北京青年报]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ying]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