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颖儿莫文蔚我的长辈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国内新闻

澳再拿“网攻”抹黑中国 中方斥:造谣乱贴标签
时间:2019-09-17 08:24:19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  

   原标题:澳情报机构再拿“网攻”抹黑中国,中方斥:制造谣言,乱贴标签

  [环球时报驻澳大利亚特派记者 刘天亮 环球时报记者 吴志伟 魏辉]路透社16日援引5名知情人士的说法报道称,澳大利亚情报机构确定,今年5月大选前,中国曾对澳大利亚议会和三大政党发动网络攻击,但这些知情人士没有提供具体的调查报告作为佐证。对于这种不清不楚的指控,中国外交部已给予明确否认。

  据了解,路透社报道中提到的网络攻击,发生在今年2月。迄今为止,澳大利亚政府并未公布任何有关这次攻击的调查报告,也没有指控过是谁在背后策划了这起网络攻击。但上述知情人士表示,澳大利亚网络情报机构——澳大利亚信号局(ASD)早在今年3月就得出结论,中国国家安全部门须为此次攻击负责。知情人士声称,之所以做出上述判断,一是攻击者使用了已知的中国过去曾用过的代码和技术;二是澳大利亚情报机构确定,本国的政党是北京间谍监控的目标。知情人士还说,澳方至少已和美国、英国分享了这一调查结果。英国还向堪培拉派遣了一个网络专家团队协助调查。不过,英国和美国拒绝就有关事宜进行回应。

  对于澳方为何不拿出更多切实的证据,路透社引述其中两名知情人士的说法称,有关调查报告包括澳外交部的意见,报告建议对调查结果保密,以避免破坏澳中贸易关系。路透社称,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办公室及澳大利亚信号局拒绝就报道中的说法做出回应。不过,在缺乏关键事实的情况下,这一报道已成功激起一些澳大利亚网民对中国的不满。

  “在调查和确定网络事件性质时,必须有充分的事实依据,否则就是制造谣言,抹黑他人,不分青红皂白地给人贴上标签。我们要强调的是,中国也是网络攻击的受害者。”路透社称,中国外交部在给该媒体的声明中表示,“中方希望澳方与中方相向而行,多做有利于两国互信与合作的事。”

  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于镭16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路透社报道中的消息真实性目前无法证实,但根据常理分析,中国攻击澳大利亚政府部门和议会,毫无必要。议会的大多数内容都是公开的,任何平民都可以到议会里旁听议员的辩论,用网络攻击它们,没有实际意义。如果说中国想要通过网络袭击获知澳大利亚的外交政策也很滑稽,因为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走向、趋势一般都比较明朗。此外,中国也没必要获取澳大利亚议员的私人秘密。

  事实上,澳大利亚情报机构用网络攻击来抹黑中国,根本就是贼喊抓贼。澳大利亚信号局的职能就是利用技术手段搜集国外情报,向有关部门提供信息和网络安全方面的建议与支持,并在网络上实施主动攻击,保护澳大利亚的利益不受侵害。作为“五眼联盟”的成员,澳大利亚情报机构在窃取情报方面,从不手软,也不分盟友还是竞争对手。澳大利亚媒体就曾报道过,上世纪90年代,中国驻澳大利亚使馆被澳情报部门安装大量窃听装置,不得不重建。为了在商业谈判中获得优势,澳大利亚情报机构也窃听过印尼总统、东帝汶内阁办公室等。

  《环球时报》记者观察发现,在诋毁和反对中国方面,澳大利亚情报机构似乎已经发展出成熟的套路——抛出一些边角料,然后冲到第一线用表态来代替事实,供媒体大肆炒作。澳大利亚出台外国干涉法,禁止华为作为5G设备供应商,鼓吹中企租用达尔文港的军事威胁,对一些中澳文化交流机构进行审查,基本都是按这个剧本演出。澳大利亚一些有识之士也已经注意到,澳情报机构开始主导澳政府对华政策,压倒了其他方面的声音。今年澳大选期间,澳前总理基廷就批评澳大利亚情报机构操弄政府外交政策,称“这些疯子正在当政”,“他们已经丧失战略方向”,认为情报机构严重损害澳大利亚同中国的关系。不久前,澳大利亚前驻华大使芮捷锐也发表文章称,澳大利亚的对华政策建立在错误基础上,只顾跟随盟友美国将中国视为战略对手,无法客观合理评估所谓“中国威胁”,制定平衡的对华政策。

  澳大利亚SBS广播公司日前引述一些在澳华人的话报道称,近来有关外国干预的讨论已在澳引发全新的“恐华情绪”。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如果不能跳出“中国威胁论”的惯性思维,澳情报机构只会给澳中关系的改善增添更多障碍。澳前总理陆克文今年8月就警告说,澳大利亚对中国不要陷入“歇斯底里的癔症”。

  1. [内容来源:环球时报]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ying]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