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百家奖我的长辈莫文蔚颖儿
内容页头部banner

国内新闻

“两弹一星”到北斗导航 70年来重大工程捷报频传
时间:2019-09-26 08:19:4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  

   原标题:重大工程,我们为你自豪

  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上了天。响彻寰宇的《东方红》乐曲,宣告中华民族从此进入航天时代。

  2019年7月19日,遨游太空近3年的天宫二号受控离轨并再入大气层,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阶段全部任务圆满完成,中国空间站时代已经到来。

  从“东方红一号”上天的那一刻开始,多少中国人激动地仰望天空,寻找那一颗属于中国的卫星,脸上洋溢着喜悦和自豪。而今,天宫二号在预定时间内返回地球,中国人有了更加喜悦和自豪的理由。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包括航空航天工程在内,重大工程建设捷报频传:“两弹一星”、西气东输、南水北调、三峡工程、青藏铁路、高速铁路、三北工程、中国“天眼”、北斗导航……一大批基础设施、高端装备、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的重大工程相继问世,振奋了民族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奋勇前行。

  重大工程彰显大国竞争力——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从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条铁路全线通车运营到如今“四纵四横”高铁网建成运营,中国铁路建设迎来了史无前例的跨越式发展。今天,3万公里的中国高铁营业里程,超过世界高铁总里程的2/3,位居世界第一,中国成为全球唯一高铁成网运行的国家。

  美国《华尔街日报》将京沪高铁与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相媲美,举世瞩目的港珠澳大桥被英国《卫报》评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天宫二号入选美国《时代周刊》年度“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最佳发明……一项项重大工程惊艳全球,赢得世界赞誉。

  重大工程是推动科技创新的“火车头”——

  1983年12月,中国第一台每秒钟运算达1亿次以上的“银河”计算机研制成功。此后,从“银河”系列到“天河”系列、“神威·太湖之光”,中国超算技术持续实现飞跃。在不久前最新出炉的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榜单上,中国上榜数量连续第四次位居第一,超级计算机成为体现国家创新能力的国之利器。

  70年来,中国人自力更生,以重大工程为抓手,攻破一项项关键核心技术,抢占制高点。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载人潜水器支持母船“深海一号”可在全球无限航区执行下潜作业,提升了中国精细探索大洋资源环境的能力与水平;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构造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供应链体系,形成了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竞争力;全球首颗量子卫星“墨子号”飞向太空,在50万米高空求解爱因斯坦的“百年之问”,开启了全球化量子通信的大门……

  重大工程更在细微之处显着增进了人民福祉——

  2019年9月5日22时23分,北京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智能调度指挥大厅的屏幕上显示,北京市累计接收丹江口来水达到50亿立方米。自2014年底南水进京以来,北京市人均水资源量提高了50%左右,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200万。不仅仅是北京,南水北调工程作为世界最大规模的人工调水工程,自东、中线工程全面通水以来,惠及1亿多人。

  从用水、用电,到环保、交通,再到医疗、安全……70年来,重大工程立足人民福祉、汇聚人民期盼、体现人民利益,提高了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使中国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要想风沙住,就得多栽树!”右玉人在风沙中呐喊。山西省右玉县,曾经常年风沙肆虐、贫瘠多灾,沙魔是右玉人的梦魇。1978年,被称为“绿色长城”的三北工程开始建设,右玉人一代接着一代干,在黄土高原上树起一道绿色丰碑,涌现出一批治沙英雄。

  一张蓝图,薪火相传。每一项重大工程都是在伟大民族精神感召和激励下建成,每一项重大工程的建设运营又是对报国情、强国梦的传承和弘扬,其中涌现的杰出人物和体现的奋斗精神,汇聚成推促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源源动力。

  风雨砥砺,不忘初心。70年来,集众力、汇民智,重大工程彰显了中国力量和中国智慧。站在新起点上展望未来,重大工程还将助推“中国号”砥砺前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再添磅礴之力。

  1. [内容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ying]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