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百家奖我的长辈莫文蔚颖儿
内容页头部banner

国内新闻

人民日报:“宣言”系列文章引发热烈反响
时间:2019-09-29 07:55:01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原标题:

  凝魂聚气强自信——“宣言”系列文章引发热烈反响

  在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9月26日、27日、28日,人民日报一版连续刊发《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三篇署名“宣言”的文章,在社会各界引发热烈反响。

  研机析理 力透纸背

  文章合为时而着,“宣言”系列文章的刊发正逢其时,鼓舞人心。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吉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韩喜平评价说:“文章以我们读得懂、理得通、悟得透的语言,展示了新中国发展历程、伟大成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宣言’系列文章是中华民族昨天、今天和明天的生动写照。”青海民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李毅教授认为,新中国70年取得的成就,让每一个中国人倍感自豪。

  重庆工商大学莫远明教授认为,“三篇文章大气磅礴,力透纸背,鼓舞和鞭策我们守正创新、奋勇前进。”

  湖南省汝城县沙洲村村委会主任朱向群,是“半条被子”故事主人公徐解秀老人的曾孙,他说:“‘宣言’文中提到共产党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半条被子’给我们带来的温暖绵延至今。”

  新疆霍尔果斯市委党校副校长杨涌泉表示,“宣言”系列文章中对“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的阐述让他印象深刻。“我们将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组织党校教职员工和学员认真学习‘宣言’文章,更加坚定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雄关漫道真如铁》一文刊发当天,一场以“永远的旗帜——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为主题的展览在江西省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正式开展。讲解员林彦平说:“‘宣言’文章将党旗昭昭、军旗猎猎、红旗飘飘的辉煌历史完整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文章很多内容都可以作为我们此次展览的讲解词。”

  抚今追昔 砥砺前行

  “‘实现梦想的征程,因艰苦卓绝而荡气回肠’,‘宣言’文章这话写得真提气!”吉林省吉林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耿云久表示,“吉林是一个农业大省,我们农业工作者的梦想就是向着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挺进。”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党委书记郝书翠教授说,新中国70年成就辉煌,是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共和国的历史,是人民用坚实的臂膀托举起共和国的荣光。“中国共产党带领亿万人民闯关夺隘,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基本经验之一就是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

  “每细读一遍文章,仿佛都在回望70年的披荆斩棘、风雨兼程。”几天来,反复翻阅“宣言”文章,重庆市城口县川陕苏区城口纪念馆馆长孙才兴感慨万千,“曾经的城口县贫穷落后,在我们纪念馆里,来参观的人好多都要落泪。如今的城口县,人们从岩洞窝棚搬进水泥楼房,环境优美,外地的朋友都说,想在城口留下来。”

  作为高校的一名思政教师,新疆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裴红娟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正是我们开展爱党爱国教育的好时机,‘宣言’系列文章提供了好教材。”

  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寒亭街道党工委书记叶增明说:“系列文章让我全面了解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艰苦奋斗历程,体会到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初心和使命。我们将进一步专注提升街道的建设品质,在民生事业上舍得投入。”

  展望未来 鼓劲提气

  通读“宣言”系列文章,展望未来,北京市委党校决策咨询部主任赵莉教授颇为感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我们就有了答好新时代考卷的底气。”

  反复阅读“宣言”文章,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委书记焦胜章越琢磨越有信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懈拼搏奋斗,青藏高原和全国的发展成就将更加灿烂辉煌。”

  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今年将实现整体脱贫摘帽。读了“宣言”文章,秦州区委书记雷鸣坚定信心:“我们将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不断夯实农村发展的基础,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谈起“宣言”系列文章,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两新组织”党工委书记王琴有心得:“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我们将持续创新理念方法,让党建成为‘两新组织’发展的红色引擎,就像‘宣言’文章中所指出的那样,使‘全社会创新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

  “全世界超过2/3的高铁轨道铺设在中国……”“宣言”系列文章回顾的新中国发展成就,云南大学大四学生谭哲川深有感触。“沪昆高铁让26小时的回乡路缩短到了8小时,身边的变化令人振奋、催人奋进。作为青年一代,我们要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正如‘宣言’文章中所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民族复兴就前景广阔、大有希望’。”

  1. [内容来源:人民日报]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ying]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