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我的长辈知青Super kids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书画视点

寄情笔墨:陈天的书画艺术
时间:2017-08-13 08:28:55  来源:新浪收藏  作者:新浪收藏  

 

《亚洲之路》 180x180cm《亚洲之路》 180x180cm

  寄情笔墨

  ——陈天的书画艺术

  世宾

  “自由散漫”作为一个词或者一个词组,从识字起就被作为贬义词灌输给我们;在老师的评语中,如果出现“自由散漫”几个字,那你就会被扫入差等生里面了——我们的教育总是在努力把人塑造成循规蹈矩的随从。但我是多么心仪这个词,就像我在佛家的典籍里看到“得意忘形”时所能感受到的逍遥状态——有如挣脱牢笼的轻松感;“自由散漫”这个词给我喜悦,给我从庸俗、秩序、规矩中脱身出来,保持一种独立、随性和自我完善的自由感。自由是西方政治学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意味着个体在抗拒整体的命令时天然的权利,而散漫一词在道家的哲学里、在魏晋名士的举止中,已内化为中国文人在“处江湖之远”时的生命追求。这两个词的组合以及对这对组合的肯定,意味着对东方与西方、现代与传统的某种有价值的生存方式的认同。它们作为一种价值观、一种生存方式,事实上是极其难以抵达的,它只是我们努力践行的一个方向。

 

 

  我费这么多的话语解读这个词,目的就是要把这个词献给我的老友陈天。和陈天交往已经有30年了,从青涩的少年到现在迈入中年,我们从激情和浪漫走向了沉着和丰富。与陈天30年的交往,我认为他配得上“自由散漫”这个词,这是他的天性,也是他的艺术和人生追求的目标。从天性到艺术,那是一个多么漫长的过程,有多少反对的力量在你成长的路途中埋伏,并随时准备消灭或把你扭曲。

  在讲究秩序和传承的语境中,自由散漫意味着游离,意味着从惯性和庞大的行进队伍中抽身出来,孤独地投身到自我的黑暗中,从模糊和疑惑的泥泞里重新开辟出一条道路。这需要多大的能量和勇气啊!

 

 

  陈天曾经从事过当代艺术的创作,但他的主要作品是中国画。在传统绘画中淫浸了几十年,他有着深厚的笔墨基础和对笔墨的独特理解,但由于自由散漫的性格,他总想从强大的传统中游离出来,也想从新时期以来中国画变革潮流中游离出来。他的生命热情本能地告诉他,无论传统有着多么辉煌的成就,无论你模仿得多像,在前人的窠臼里也步也趋,也将只是一部性能不错的复印机;而潮流式的变革也不能对应他内心的认同,或者说,他还无法割舍一直滋养着他的那些笔墨和传统绘画的符号:山水、草虫、高士。也正是这种游离,使他的作品在传统国画领域呈现了独特的一面:传统的题材只是作为一种符号的存在,他所在意的是笔墨;而笔墨中,承载着他的性情、对生命的理解以及一种当下的精神。

 

 

  这种当下精神就是游离,它来自陈天本身的生命诉求,也来自现代的内在动力。在传统的文化中,整体观、传承是习艺者不可逾越的路径,而到了现代,颠覆、反抗、游离成了现代获得活力的精神源泉。正是这种游离精神的存在,才使我们在陈天布满传统题材和笔墨的画面中捕抓到一股隐约的现代气息。他的画中的这种现代气息不是来自题材,也不是来自笔墨精神的现代性运用,这种气息恰恰是陈天本能地对游离的姿态的下意识寻觅和拥抱。那是一种在他的画中埋得极深的精神气质,这种气质也内化到他的笔墨中。在陈天的高士图和焦墨写生的一系列作品中,这种气质呈现得比较淋漓。这种游离的艺术性呈现是一个极其艰难的过程,传统巨大的阴影或者说包容力笼罩着传统国画的领域,要在里面革新或者有所创造,非具备巨大的天赋和艺术自觉是无法做到的。那就是基于陈天具有对陈腐力量的挣脱的自觉和他精湛的水墨技巧。

  1. [内容来源:新浪收藏]
  2. [内容作者:新浪收藏]
  3. [责任编辑:WB001]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