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百家奖莫文蔚我的长辈颖儿
通用封面banner

书画视点

  • 从传统文化看中国画的精神归属

    从传统文化看中国画的精神归属

      古人云“画以载道”“无德不成画”“作画先做人”。其实绘画一般分为两类,一类建立在工具材料和技术的基础上,主要以物象及人类个性的表现为目的,为物质性绘画,属于一种生活技艺或工具;一类建立在某种思想理念的基础上,主要是对某种观念的探索和表达,为精神性绘画,存在于文化的范畴内。如中国的文字和书法。中国画师法自然,法无定法,并非存在于技艺之中,而同中国的汉字和书法一样,都属于中华文化的一种存在形式,因此中国画虽然是一种绘画艺术形式,但更多是一种文化和修养。

    2017年11

    07

  • 从笔墨到观念——60年代书家的书史形塑

    从笔墨到观念——60年代书家的书史形塑

    20世纪60年代书家已成为当今书坛创作理论的中坚力量和组织活动的骨干队伍,他们承先启后,作用不可低估。

    2017年11

    07

  • 腕法、笔法、墨法、结体 书家的习性

    腕法、笔法、墨法、结体 书家的习性

    书法同其他艺术一样,作品皆受艺术家长期在某种先天因素、自然条件和文化环境下所养成的习性影响。对书法,书家习性不仅成就作品个性和品貌特征,而且往往还是书家扼要制胜、出乎其类的法宝。笔画起收、肥瘦、方圆,结构长短、正欹、险夷等等,无不浸透着书家的个人习性,正是因为有着习性的作用,书法作品才得以呈现曼妙风姿和多彩逸韵。正如宋董逌《广川书跋》所言:“议者不知书有天机,自是性中一事,而学习特求就法度规矩尔?”又如明项穆《书法雅言》所说:“是以人之所禀,上下不齐,性赋相同,气习多异,不过曰中行、曰狂、曰狷而已。所以人

    2017年11

    06

  • 书画不可“贪大求长”

    书画不可“贪大求长”

    相当一个时期以来,书画界出现了一种“贪大求长”的现象,突出表现在书画家的作品尺幅越搞越大,只要一下笔,动辄四尺、六尺、八尺整纸,有的书画家似嫌不过瘾,乃至出现了丈二匹、丈八匹甚至更大的尺幅。如此一来,一批批大而无当的“巨幅作品”便横空出世,炫人眼球!

    2017年11

    05

  • 叶浅予笔下的中国

    叶浅予笔下的中国

      我超级喜欢叶浅予,怎么看、什么时候看都喜欢,不论是画家下笔过程中的感觉心性、观看之道,还是其多姿多彩、有滋有味、丰厚得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生命,抑或是图像证史的文献性。

    2017年11

    01

  • 艺术家庄重油画绘出音乐旋律

    艺术家庄重油画绘出音乐旋律

    “意象东欧——庄重作品展”日前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展出。展览共带来北京画院专业画家庄重的油画作品60余幅,呈现画家眼中东欧诸国别具一格的风情。出生于音乐世家的他更是将笔下油画绘出音乐旋律。

    2017年10

    31

  • 郎绍君:学画杂感

    郎绍君:学画杂感

    写文章累了,随意画点什么,是一种休息,也是一种实践。所谓“实践”,是相对于“纸上谈兵”的研究工作而言的,不管画得怎样,只要动动手,有一些操笔的体会,就会有不同。譬如,会熟悉材料工具,体会到作画的甘苦等等。但这决不意味着已经“把握”了艺术实践。由于动机不同、方法不同、投入的程度不同,对问题的思考不同,同样是实践,收获会大不一样。我以为,这里的关键主要不在投入程度,而在对实践的体悟与思考。

    2017年10

    31

  • 重新界定艺术的语言 “破烂”也可以是艺术品

    重新界定艺术的语言 “破烂”也可以是艺术品

    意大利艺术评论家切兰在1967年提出了“贫穷艺术”的概念。实际上,该艺术流派并非真的以“贫穷”自居,而是以捡拾废旧品和日常材料作为表现媒介,旨在摆脱和冲破传统的“高雅”艺术束缚,并重新界定艺术的语言和观念。

    2017年10

    30

  •  老树画画:吃酒做梦看书 图个自由自在

    老树画画:吃酒做梦看书 图个自由自在

    老树画画:本名刘树勇,1962年出生于山东临朐。1983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现为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教授,艺术系主任。先后致力于视觉语言及表现形态、影像传播、当代中国摄影观察与批评等研究领域。策划众多重要展览,着作数十种。

    2017年10

    29

  •  大曾画画:今夜月亮羞答答 好像当年那个她

    大曾画画:今夜月亮羞答答 好像当年那个她

    大曾:曾初良,也乐斋主,湖南湘乡人,六十年代人。喜作文人画,常题打油诗,不求功与名,但得趣与乐。

    2017年10

    29

  • 二奴山房论书画用笔:何为书法“旧气”?(图)

    二奴山房论书画用笔:何为书法“旧气”?(图)

    中国美院书法系副教授、书法家戴家妙的看法是:“以文譬之,不近时风,方可称得上‘旧气’。”在“不负初心——戴家妙书法篆刻作品展”于温州博物馆对外展出之际,读其论书之文,于古代书法的临摹或有可借鉴处。

    2017年10

    29

  • 羽化升仙的美与痛——读《湘君湘夫人图》

    羽化升仙的美与痛——读《湘君湘夫人图》

    这种天气,常看到各式湘妃竹折扇的创作展卖消息,隔着图片虽看不出湘妃竹真假,却易勾起和这竹子起名的有关故事,而文衡山的《湘君湘夫人图》中人手执羽扇,与这暑热倒也应景。

    2017年10

    26

  • 简帛进入大众视野 唤醒千年历史

    简帛进入大众视野 唤醒千年历史

     人类最早的“十进制计算器”是一堆薄薄的竹简;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代,学堂就有“九九乘法口诀表”启蒙教材;马王堆出土帛书上有图文并茂的彗星图和经脉书……穿过数千年历史隧道,在纸张发明之前,记录在竹木和缯帛上的信息成了古史研究的重要线索。最近,山东博物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合编的 《书于竹帛———中国简帛文化》 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展现了“简帛时代”的灿烂文明画卷。

    2017年10

    25

列表+内容通用右边第一
通用列表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