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颖儿莫文蔚我的长辈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名家风采

李祥石:40余年对岩画情有独钟
时间:2016-09-01 09:47:16  来源:新浪收藏  作者:  

   近日,《走进岩画》与广大读者见面了。这是继10年前出版《发现岩画》、两年前出版《解读岩画》之后,李祥石“岩画三部曲”的第三本书。

  至此,年逾七旬的李祥石一生的心愿都实现了。在实现心愿的过程中,他走过了由岩画爱好者到着名岩画专家的历程。

  1965年从宁夏大学中文系毕业的李祥石,曾经当过“社教”干部、中学教师。因自学了中医,又到天津医学院进修,他还在贺兰县医院穿了两年的白大褂,后来又到县爱卫会工作。1969年,李祥石在贺兰山下的一个小村庄搞社教时,第一次在贺兰山上发现神秘的岩画,便为之魂牵梦绕。此后,李祥石的工作几经变动,但始终没有忘记那次发现。1979年,他再次来到贺兰山,对岩画进行系统考察并拍摄了大量图片。为了更好地进行岩画研究,李祥石调到了贺兰县委宣传部工作。在多方请教、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李祥石在1983年将考察报告寄给了《文物》杂志。随后,他又向时任自治区主席黑伯理当面做了汇报。1984年1月,宁夏科协主办的《科学普及》报首次披露了他发现贺兰山岩画及西夏文字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1985年,李祥石调到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工作,在编辑内刊《宁夏文物》的同时,李祥石如鱼得水地投入岩画的考察、研究工作。在此后的岁月里,他顶烈日、冒严寒、骑毛驴、住羊圈、蹲山沟、喝沟水、风餐露宿,饥一顿饱一顿,以异乎寻常的毅力考察了宁夏境内的所有岩画点,收集整理了大量珍贵的岩画资料。不仅如此,他还实地考察了国内许多省份的岩画。1994年,他在考察卫宁北山岩画时遭遇车祸,不得不长时间靠双拐行走。但身体刚刚恢复,他就再次上山继续考察。

  鉴于李祥石在岩画考察、研究方面的贡献和成就,国际岩画委员会在1988年正式吸纳他为会员。2003年,北方民族大学成立岩画研究中心,聘请他担任研究员。当时已经年过六旬的李祥石,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野外考察、室内研究和校内讲学、对外交流之中,他的许多研究成果也在此期间不断问世。2014年8月,李祥石作为宁夏的唯一人选与国内6位岩画专家一起荣获银川市贺兰山岩画管理处首次颁发的“岩画收获奖”。

  李祥石出版了大量岩画专着,其中历时10年先后出版的三本书相互关联,构成系列。《发现岩画》介绍了他发现、考察岩画的曲折历程和艰辛经历,真实感人。《解读岩画》集中展示了他在贺兰山岩画研究方面的成果,是一部了解岩画的普及读物。《走进岩画》在前两部书的基础上,对岩画文化、岩画欣赏、岩画起源、岩画分类做了全方位的阐释,书中不仅分门别类地介绍了全国各地的岩画,而且对各类岩画均有分析研究,其中不乏独到见解,是他多年心血的结晶。

  1. [内容来源:新浪收藏]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WB001]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