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海报
展览时间:2017-04-23 - 2017-05-23
开幕时间:2017-04-23 16:00
展览城市:北京 - 北京
展览地点:闳约当代艺术中心
策 展 人:温琴佐•桑弗(意)
主办单位:闳约当代艺术中心
参展人员:罗志毅
展览备注:出品人:姬赟
执行策展:刘豪格
展览助理:付海靖 闫小芹
展览介绍
生活经历,知识积累决定世界观,世界观决定每个个体观看世界的方法,如何去“看”这个世界、“观看”的角度和境界便成为作品的切入点。艺术家是社会中的个体存在、带有艺术家个人角度“观看”所发现的现实,经过筛选、提炼、呈现等过程也就变成了作品。
我的观点是回到现实和环境,回到物的本体,通过对物像本体的描绘,揭示物像本体蕴含的信息,表现内在的真实本质 “本来的样子”,但强调的并非我们周遭无所不在的现实和环境,而是思考的有选择的环顾四周,重新尝试对某些事物建立新的定义,超越事物表象,进而穿透现实。
通过近观的视角、写实的方式、接近零度,相对客观的描绘等手段,达到以朴素的物质真实,表现非物质真实的目的。
——罗志毅
展览作品解读
文:温琴佐·桑弗(意)
寂静可以被画出来吗?
在观看罗志毅的作品时,这个问题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当我驻足在莫兰迪的作品前,同样的问题也曾令我深思,它们是如此的朴素、本质、寂静无声。
光的寂静可以被画出来吗?我们可以在维米尔的画作中找到答案。那些隐秘与平静,都被卷在轻涂淡抹的光里。
那么色彩的寂静呢?就像罗斯科曾迷失在寂静中。
正如我所说,当我看到罗志毅的画作时,这些问题便浮现在我脑海里。
寂静的、描绘个人情感的画作,往往都是由简单质朴的东西构成。
他绘画里的寂静,来自过去的生活残留下的记忆。有的轻松愉悦,有的充满暧昧情愫,有的则是藏在心底的隐秘。如他那一系列以烟灰为主题的作品,极其耐人寻味。又如他那组以朱红色鞭炮为主题的作品,勾起了人们共同度过欢乐时光的回忆。在西方我们称之为烟花,它们用以庆祝生活中的美好时刻。
但是关于寂静的主题,如果没有精湛的绘画技巧,就难以表达出更为丰富的内容与层次。在维米尔, 莫兰迪, 罗斯科的作品中,都体现出艺术家极顶尖的艺术修养。正因如此,罗志毅以他优秀的绘画技巧、艺术修养为支柱,支撑起他的种种艺术构想。
在他的作品中,以绘画的主题来说,有时画面的主体没有放在前景,而是置于中景,几乎被神秘的隐藏起来,并不会使人一目了然,因此如果只是匆忙的一瞥他的作品,可能会让人产生视觉上的短路。抽象的画面,自由的形态,似乎没有明显的造型寓意,而实际上,形式以及构成富有美感,第一眼就能直觉的感受到内部构成与空间安排的精妙,这绝不是画家随意为之。
画面中的色调非常稀薄,有一种消逝感,仔细观察内部构造,就会发现它们如同一个微观的宇宙,缩小的世界。混合了香烟的残留物,燃尽的,卷缩的,以及被烧毁的纸片。而所有的这些,最终都化为灰烬和粉尘。这些被遗弃的事物寂静无声,像是失落的文明遗迹。画家将这些遗骸看似随意的弃置于画面中,实则是在对画面的构成深思熟虑后进行的严谨安排。抽象的画面,以及肃穆的黑灰色调,勾画出一个犹如银河系般的图景。
从近处观看罗志毅的作品,观者可发现其卓越作品里潜藏的所有力量。他的绘画语言主导着整个画面。
虽然同是写实,但他并不像很多中国艺术家,选择一些不痛不痒的绘画题材。他的现实主义更神秘,更严肃,这无疑是最困难的。并不像普通的装饰绘画,由无数美女,老农夫、工人、儿童、水果静物,花卉和风景等构成的一系列浪漫诱人的主题。
他的绘画强度,如同维米尔,莫兰迪,罗斯科的作品,很少涉及到装饰感。事实上,他们更在意绘画本身,强调对于材料的运用,并对此安静的深思默想,而这些体现在他们对色彩和光节制的使用上。
这些优秀的作品,述说着画家从事艺术以来走过的艰难的路程,他探寻着这个作为灵感根源的世界,倾注了许多心血。他的作品不仅仅只是一张画,还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种种思考。他的人生哲学,都是由平日里一些闪着微光,细小的敏感的部分组成,生活的主线流淌着一丝孤独和忧伤。
他的生活态度以及人生哲学,在他近期的以鞭炮的余烬为主题的作品中也体现的更加清晰,这个系列的作品与之前的作品相比完成得快速一些,尽可能节制而考究地使用颜色,剔除了喧闹嘈杂的感觉,而严谨的构成则是他的作品标志性的风格。
在近期的这些作品中使用的朱红色比较暗淡,保持着耳语的轻柔,像是被雾幕过滤了一般,营造出一种易逝感,并不像我们日常所见的红色鞭炮,令人愉悦或者兴奋的呐喊。
在这些画中,红色有着黄昏派的忧郁,饱含着对过去的记忆的留恋,关联着那些已经逝去的过往。而残留的灰烬,正如我所说,已经变成一些毫无用处的无意义的残渣。
在他的作品中,为了片刻的愉悦而产生的残留物,悲哀的被遗弃。那些被轻微烧焦的物体,在时间短暂的怜悯中,逐渐消融、转变、最终化为灰烬。
他的作品不止于表面所描绘的事物,更具有对生命深刻的体悟。对于时间的流逝他有着自己的观点,他的作品隐喻了我们的社会和它短暂的存在。被遗弃的灰烬是他创作的主题。它不是别的,正是对于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的描绘,那些被消耗殆尽的事物,短暂存在之后即被遗弃。正如我们这些可怜的凡人,终将被遗弃,孤独的被命运搁置在世界一隅,而这一切都将被裹挟进那巨大的谜团中——那就是人生。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