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我的长辈知青Super kids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名家风采

落墨见高襟——李学明中国画《高凤翰》
时间:2017-11-07 11:24:27  来源:美术报  作者:  

   原标题:落墨见高襟

  

 

  近日,第十届泰山文艺奖举行颁奖仪式,李学明的中国画作品《高凤翰》被评为美术类一等奖。“泰山文艺奖”是由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政府大奖,以“建立经得起人民检验的文艺评价标准和荣誉体系”为目标。

  画中的高凤翰静坐于林泉之间,正在凝神挥毫。几个童子既为画面增添了活力,又反映出知音难觅的一缕落寞。从画面中高凤翰右手执笔可以推断,这是在他55岁时右手病残改用左手之前;从人物年龄以及装束可以推断,这应该是在他去官为民流寓扬州之时。那段时光虽然清苦,却也是高凤翰艺术生涯中相对比较平静惬意的时期。选择这个时间段来创作,学明先生自有其良苦用心。

  从构图来看,此作非常考究。四个人物与古树奇石,全都集中于画面右上方,真可谓密不透风。寥寥几笔勾出山脚河岸,水纹从上到下由浓转淡,下方大面积留白。整幅画面疏密得当,充分反映了中国画“计白当黑”的魅力。从笔墨来看,与学明先生其他作品一样,以书法入画,线条厚而不涩,落墨凝而不滞,不知是不是因为画高凤翰的缘故,在河岸及树干的勾勒上,总感觉比以往作品增添了些许金石味道。

  由学明先生描绘高凤翰这位齐鲁乡贤,再合适不过。

  首先,艺品相近。高凤翰的画作潇洒中带有静逸之气。李学明的画作纯净清新、天真平淡。两位画家的作品中都毫无狂躁之气,而是充溢着文心。

  其次,修养相近。高凤翰诗书画兼擅,其诗曾得到王渔洋赞赏,书画位列扬州八怪。李学明同样是文人型画家,他的书法即便在专业范畴内也是上品,亦颇有文名。更巧合的是,高凤翰以藏砚着称,而李学明也是爱砚成癖。说是巧合,其实正是相似的人品艺品所致。如此说来,学明先生有此大作,自有冥冥中的一点缘分。

  “不抱云山骨,哪成金石心。自然奇节士,落墨见高襟。”

  这是高凤翰的诗句,也是他的自我期许。学明先生这幅画作,是两三百年后另一位齐鲁画家向乡贤的致敬。

  1. [内容来源:美术报]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ying]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