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海报
展览时间:2017-04-28 - 2017-05-28
开幕时间:2017-04-28 15:00
展览城市:贵州 - 贵阳
展览地点:集文里
策 展 人:宣宏宇
参展人员:张若云
展览介绍
柔性的趣味——张若云作品中的意蕴
宣宏宇
作为一种从总体上呈现复杂的文化历史动因的审美视角,趣味就个体而言,是一种心理倾向,是人的兴趣所在;从社会来看,则是一种在特定区域、特定时期具有普遍性的精神旨趣。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经历了从“贵族趣味”到“士大夫趣味”再到“文人趣味”的转换,在这一过程中,既有范式上的流变,也有精神向度上的一脉相承。具体来说,西周贵族崇尚的“文”与“和”即分别代表了趣味史开端的两个层面。作为形式表象的“文”在“礼崩乐坏”之后为士大夫的“道”趣味所取代,继而又演变为文人的“雅”趣味,但作为精神向度的“和”却始终贯穿其间,“道”与“雅”也不过是其历史性的显现,甚至中国当下的“大众趣味”仍然处处以“和”为人生与审美境界的最高追求。
既然是矛盾的统一,“和”之形而下的表象便总是拒斥极端的,因而是一种柔性的趣味——不是与“阳刚”对立的“阴柔”,而是朝向“自在”、“优雅”、“均衡”的精神旨趣。在张若云的作品中,这种柔性的趣味不仅仅体现在最终的画面效果上,而且更在于对西方抽象形式与中国的意境美学的统摄中。当然,十九世纪末兴起的现代主义艺术原本就不乏对东方文化的借鉴,但它终究处于西学的体系之中,无论哪个流派都不过是在形式与内容的二元对立间寻求一种出路,其结果总是传达式的而非感受性的。相反,当中国艺术家面对多元文化碰撞时,更多地体现出融合性,而这也恰恰正是“和”之精神所在。张若云的作品在这一方面尤其突出:所绘之物虽形态分明却归于神情,虽色彩鲜亮却合于格调,虽有符号寓意却含蓄委婉……总之,她的视觉语言不是为着某种单一的表述,而是在重构与心境相对应的情境,是当代多元文化语境的个体经验流露。
如果说张若云作品中的柔性趣味终究还是与性别身分有关的话,那也不是一种对自身性别的文化角色自觉的结果,而是源于女性身体感受的本能——敏感、细腻、包容等等。尽管这些特征普遍地存在于每一个女性身上,然而,是否能够恰如其分地转化为艺术语言则是个复杂的问题。就像诸多艺术理论已经提示的那样,其中至关重要的是个体的心性修养和才华技艺,换言之,亦即趣味的养成。在效率至上的现代社会,虽然终日闲适于棋琴书画、诗酒花茶的文人生活已经可望而不可及,但有品位与格调的日常生活总还是可以追求的。一如趣味史中的变与不变所呈现的那样,只要精神诉求还在,“和”总是能够以另一种全新的范式现身。张若云作品中的意蕴,正好呈现出重返“和”之精神家园的一种可能性。或许,在这个刚性的时代,更加需要柔性的趣味。
2017年4月9日于云南蒙自长河天骄唐吉诃德堡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