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我的长辈知青Super kids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新秀

走进当代画家─田林海
时间:2017-07-09 22:04:11  来源:新浪收藏  作者:新浪收藏  

   

艺术简历

 

  艺术简历

  田林海原名田林罕号九里山人,又署罕者、大罕,1948年7月生于浙江永康。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附中,结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山水研修班。先后任浙江衢州文化馆馆员、水利电力部十三局局团委书记、工会主席等处级职务、山东美术出版社编辑室主任等职,高级职称。

  现为: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画院高级画师、山东省中国画学会顾问、山东省政协联谊书画院画师、山东艺术学院客座教授、西泠书画院特聘画师、西湖国际美术家联谊会理事、上海合作组织杭州国际人文交流中心艺术委员、民革山东书画研究院画师、民进山东开明画院顾问、山东羲之书画艺术研究院艺术顾问、山东舜源书画研究院副院长、济南儒家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

  

《祥光紫气图》 53x100cm

《祥光紫气图》 53x100cm  主要参展及收藏:

 

  《烟雨南孔庙》北京第二届国际美术双年展,作品由中国美协收藏

  《赞比亚。维多利亚瀑布》中国画家彩绘联合国大家庭艺术大展:作品由组委会收藏

  《故园烟雨》首届中国美术出版界美术家作品展,作品由中国美术馆收藏

  《疏林烟雨红军桥》第十六届国际造型艺术家协会代表大会美术特展,作品由组委会收藏

  《秋山秋水》获中国美协新时代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作品由组委会收藏

  《红军桥》获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书画大赛国画类一等奖,作品由组委会收藏

  《云近禅声远》参加由中国文联举办的香港全球华人书画世纪大联展,作品由组委会收藏

  主要奖项:

  2003年获山东省总工会、省文化厅、省文联授予的首届“五一文化奖”;

  2004年获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的全国“五一文化奖”

  2004年代表中华全国总工会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授予的第十三届“群星奖”

  2012年作品被吉尔吉斯斯坦国家博物馆收藏并授予最高荣誉勋章,受到总统奥通巴耶娃的接见

  2006年中央美院院长潘公凯为其画展画集题写名称,2009年再次题词:“田林海作品 罕者山水 水意墨韵 ”。

  

《水似瞿塘险》 138x70cm 

 

  《水似瞿塘险》 138x70cm

  融南水北山 写水意墨韵

  ——品读田林海先生的水墨世界

  文/李兰祥

  绘画艺术的发展离不开一代代有作为的美术大家的传承和创新,他们尊重传统、紧随时代,紧握时代审美的脉搏,立足造化与情感的融合,以独特的艺术风格传达着自己的内心世界,表现着艺术之大美。

  田林海先生是当代实力派山水画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是一位既有传承,又有创新的山水画画家。先生丰富的人生阅历加之几十年的孜孜追求、笔耕不辍,使其形成了独特的绘画语言风格和美学追求,在山水画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艺术造诣。他秉承笔墨当随时代的审美宗旨,以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代山川而言,抒写着自己的精神世界。

  

《听泉山居图》 138x70cm

《听泉山居图》 138x70cm  田林海先生出生于浙江省永康市,这里多苍松叠峰,常年郁郁葱葱、云烟弥漫,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他作品中平淡天真却又诗意盎然的艺术格调。先生早年曾求学于浙江美术学院,这里有中国水墨画最浓厚的学术氛围。在这里他侵淫着江南山水的钟灵之气,吸收着水墨画的菁华,获得了扎实牢固的绘画基础,积聚了深厚的艺术功底。后因工作原因,先生又与钟灵毓秀的齐鲁大地结下了三十多年的不解之缘。在这里,俊俏秀美与雄壮挺拔发生了碰撞,地域环境的改变为先生的创作风格带来了巨大变化。从此,先生的作品氤氲与雄峻俱秀,一改江南山水江湖纵横、重汀绝岸、林木清幽的创作手法,将江南山水的云雾溟蒙与北方山水的雄伟险峻巧妙完美地融合起来,形成了气势雄壮却又苍翠如滴的艺术风格。作品《清风烟雨图》将此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作者以高远的表现手法将物象完美的展现,整幅作品得山之骨,具苍翠之氲。作品中的大山大水与山涧弥漫的氤氲雾气好似一处人间仙境,其中不仅有着先生对自身所处北方岿巍高山的喜爱之情,更饱含了对家乡无法割舍的爱。

 

  

《紫气祥云满河山》 145x365cm

《紫气祥云满河山》 145x365cm  中国画讲究气韵生动,作为中国画学的第一审美原则早在一千多年前就被南齐的谢赫首先提出,唐张彦远又云:“若气韵不周,空陈形似,笔力未遒,空善赋彩,谓非妙也。”进一步肯定了气韵生动的美学价值。刘刚纪先生更是直言:“‘气韵生动’是‘六法’的第一法,也是我国绘画创作与批评的最高准则和历代画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气韵生动作为中国画学重要的审美范畴,是中国美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田林海先生作品中所表现出的神气和韵味,洋溢着一种鲜活的生命状态,不仅表现着山水树石等物象的内在生命和精神,更是作者内心追求和精神向往的寄托。

 

  

《丰碑》 138x70cm

《丰碑》 138x70cm  中央美术学院(微博)院长、着名美术理论家潘公凯先生曾亲自为田林海先生题写“罕者山水 水意墨韵”。先生在创作中追求画面水墨淋漓的感觉,注重意境、墨趣和韵味的表现,强调墨色与物象虚实的变化。作品中黑、白、灰的运用和虚实的笔法变化极大的增强了画面层次的丰富性,使整个画面氤氲丛生,尤其是黑色的运用,使物象像刚被雨水冲洗过,苍翠欲滴,甚是精神。作品《银涛瀑声》,以遒劲老辣的用笔入手,将前景表现的栩栩如生,灌木和枯松相伴而生于山石高崖上,却因远处和崖下虚虚相生的松木而增加了山谷的深邃和幽远,加之留白的运用更增添了画面云雾蒸腾的意境。远景虚实相间、云雾缠绕的山峰更凸显出画家对黑白灰色调运用的高明。茅亭中的高士显然是作品的点睛之笔,他的出现将整个宇宙之道汇聚于此。纵观整幅作品生机勃勃,意境深远,墨趣横生,韵味十足,将画家作品的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

 

  

《祥云禅声图》 70x138cm

《祥云禅声图》 70x138cm  同时,田林海先生在用笔上比较自由、放松。其作品给人以轻松舒畅的感觉但又不失画面的严谨。在他那秀气的笔墨中往往富含浓郁的人文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他的作品中时常出现深山古寺、茅亭屋舍、小桥流水、单身行者、高人韵士等形象,他们也许是画家的化身,装载着满腹的心绪和向往置身于其心中的桃源仙境。作品《段云白鹤寺》中,近处的小桥、台阶、山顶寺院使画面具有了旺盛的生命气息,增添了画面的人文主义情怀。这些形象的出现为原本充满神秘意境的高山大川注入了充满生机的生命气息,让这无限深邃的飘渺空间充满了人文情怀的同时却又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家山多祥云》 138x70cm

《家山多祥云》 138x70cm  先生的作品舍弃了画面形式上的夸张和狂放,却以情感上的高度追求与世界对接,睹其佳作如沐春雨,一种来自生命深处的眷恋和亲和萦绕于前。这种感悟不仅来自先生作品极高的艺术格调,更来自先生本身所具有的高山景行、虚怀若谷的人格魅力。我们在遨游于先生给我们创造的既浑厚大气又略带轻柔的山水世界的同时,衷心祝愿先生在艺术道路上再攀高峰,永葆艺术之青春。

 

  

《千年幽处士相游》 70x138cm

《千年幽处士相游》 70x138cm

《禅声云天外》 138x70cm

《禅声云天外》 138x70cm

《云》 50x50cm

《云》 50x50cm

《晴霞》 138x70cm

《晴霞》 138x70cm

《云山新阳》 70x68cm

《云山新阳》 70x68cm

《祥云瀑声》 138x70cm

《祥云瀑声》 138x70cm

《盘龙谷一角》 60x60cm

《盘龙谷一角》 60x60cm

《紫气祥云魁星楼》 138x70cm

《紫气祥云魁星楼》 138x70cm

《峰高沐阳早》 138x70cm
  1. [内容来源:新浪收藏]
  2. [内容作者:新浪收藏]
  3. [责任编辑:WB001]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