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颖儿莫文蔚我的长辈知青
内容页头部banner

现代教育

“AI+教育”不是侵犯学生隐私的理由
时间:2019-05-06 10:10:33  来源:齐鲁晚报  作者:  

   日前,有媒体报道,“AI+教育”概念迅速席卷教育行业,在许多教育峰会、论坛上,“AI+教育”、人脸识别、表情分析等均是行业人士探讨的热词。然而,一边是行业的激烈追逐,另一边却是来自学生、家长和专家的质疑。“究竟是校园信息化还是校园监狱化”“数据收集是否侵犯学生隐私”“表情识别分析真的靠谱吗”……学生家长非议不断,一些教育学界专家也站出来反对。

  质疑的声音有点偏激,但也有一定的合理性。现代教育技术当然可以用于教育与教学中,但是,这首先需要搞清楚教育是什么。简单地说,教育就是以教育的方法来解决教育的问题。而所谓的教育方法,则是指依据学生个性特点将科学文化知识内化为学生素质、建立起学生认知神经系统及行为技能与习惯、最终形成学生生产生活和科研能力以满足社会需要的方法。

  在现实中,教育方法多种多样,但是不论是何种教育方法,都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形成的,这就是教育方法观。尊重学生的隐私,正是科学教育方法观的具体体现。

  事实上,“AI+教育”、人脸识别、表情分析等都是教育技术。所谓的教育技术是教育过程中所用到的各种物化手段的总称。就此而言,笔者认为,黑板、粉笔、文字教材、教具、投影仪、幻灯机、电视机、有线与无线扩音系统、视频展示台、多媒体计算机、CAW闭路电视教学网络系统、计算机双向传输交互网络系统等教育技术的从无到有,是一种进步;而“AI+教育”、人脸识别、表情分析等教育技术从无到有,则是一种相对的退步。

  这是因为,一个透明而没有隐私的人,往往是个不真实的人。

  笔者从教40余年,最大的感慨便是学生渐渐从单纯到复杂的性格变化。眼下的学生甚至是被学校认定为“品学兼优”的学生,他们往往知道——植树节,植完了做什么;学雷锋,学完了做什么;献爱心,献完了做什么;宣传减负,宣传完了做什么;检查卫生,检查完了做什么;领导接见,接见完了做什么……也就是说,现在的学生除了在有意识地学知识,还在不知不觉地学谎言,他们能娴熟地变换各种角色,并达到天衣无缝的地步。倘若“信息化”一不留意真的成了“监狱化”,那无疑会雪上加霜,届时双重人格将可能成为一种常态而遍地开花。

  教育技术不是万能的,在教育技术落后的古代,中国出了那么多圣人,尽管都打上时代的烙印,可相对来说,他们仍是知行合一的大家。而他们成功的奥秘,就是把握住了教育的真谛。

  什么是教育的真谛?有意思的是中国的大教育家孔子与古罗马着名政治家、演说家、雄辩家、法学家和哲学家西塞罗竟然均或间接或直接地表达过这样的意思:“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也即,教育要让人主动适应社会,而不是被动。蔡元培则以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的……教育是要个性与群性平均发达的。”

  教育技术的进步不是侵犯学生隐私的理由。教育的伟大之处就在于通过施教者高超的“传道授业解惑”,让受教者“个性与群性平均发达”而有尊严地做个有责任感的现代社会公民。

  1. [内容来源:齐鲁晚报]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ying]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