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颖儿莫文蔚我的长辈知青
内容页头部banner

现代教育

教育部: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已覆盖学生累计约20多万人
时间:2019-05-11 09:58:30  来源:新华网  作者:  

   新华网重庆5月10日(郭亚丽)4月17日,教育部职成司印发《关于做好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做好动员、政策解读,将1+X试点工作方案和有关通知转发至区域内所有职业院校。今日,记者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截至5月6日,每个证书约有200-600所院校参与试点,学生总规模累计约20多万人。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王扬南介绍,从目前情况来看,试点院校以高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不含技工学校)为主,应用型本科高校及国家开放大学积极参与。职业院校一般为省级及以上示范(骨干、优质)高等职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具有行业特色的有关院校。各地申请试点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全面涵盖了首批试点的6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近期出台的一系列职教改革措施中,都将1+X证书制度试点作为重要任务。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印发的《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将承担实施1+X 证书制度试点任务作为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的重要任务。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也将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率先开展“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作为“双高计划”的重要改革发展任务。此外,中央财政也建立了奖补机制,通过相关转移支付对各省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予以奖补。据了解,2019年用于支持1+X证书制度试点的奖补资金已通过转移支付下达各省。

  王扬南表示,下一步仍将紧扣试点任务,加快推进五方面的工作。一是在公开招募基础上遴选出首批参加试点的培训评价组织及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目前已确定了五家培训评价组织及其开发的建筑信息模型(BIM)、Web前端开发、物流管理、养老照护、汽车运用与维修、智能新能源汽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参与1+X证书制度首批试点。工业机器人应用、物联网技术、焊接技术与自动化等六个领域相关培训评价组织及其开发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遴选工作也在同步进行,将经过专家论证、公式公告程序后进入今年的试点。

  二是继续面向社会招募培训评价组织及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4月25日,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发布《关于持续招募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的公告》。这次招募公告重申了首次招募中关于标准、规模等方面的要求,并进一步细化条件,比如培训评价组织必须是在本行业(专业)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社会评价组织;应具备凝聚有关行业、多家龙头企业和优质院校等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标准的能力;要求培训评价组织提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报告,龙头企业、优质企业的论证推荐意见,行业企业专家的论证推荐意见等。希望通过明确要求、择优遴选的机制招募到高水平的培训评价组织和“含金量”高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三是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标准和工作机制。同步开展了《培训评价组织遴选和管理办法》《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开发指南》《职业技能等级考核站点建设指南》等管理制度和标准化指南的起草制定工作,不断完善相关标准和工作程序,提升工作质量。

  四是建设1+X证书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和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系统。目前平台、系统的开发建设正在按计划进行。今后参与试点的学生获取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都将进入服务平台,与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个人学习账户系统对接,记录学分,并提供网络公开查询等社会化服务,便于用人单位识别和学生就业。

  五是推进“1”和“X”的有机衔接和融合。结合专业目录、专业教学标准的修订,及时将招募到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专业目录、专业教学标准进行有机衔接,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设置,统筹教学组织与实施,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将职业技能等级考核与相关专业课程考核统筹安排,同步考试评价,同时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学历证书相应学分。

  1. [内容来源:新华网]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ying]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