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百家奖莫文蔚我的长辈颖儿
内容页头部banner

现代教育

国庆七十周年大型成就展热度不减 教室场景体验引人驻足
时间:2019-11-08 09:38:29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  

   “快看,这就是我上小学时的教室。”59岁的北京退休职工王淑婵在智慧屏前站定,人脸识别系统自动判断年龄,带她“进入”上世纪60年代的教室。

  正在北京展览馆展出的“伟大历程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热度始终不减。在展区里,不同年代的教室场景AR(增强现实)体验,吸引了不少人驻足。

  斑驳的土坯墙,破旧的木质课桌椅、漏风的窗户、昏暗的教室……王淑婵触景生情,陷入回忆,“那时候没有电,大家坐的是高矮不一的长条板凳,遇到下雨天教室还会漏雨,我就是在这样的条件里读书识字的”。

  “1977年,我来到农村中学教书,冬天唯一的保暖设备是钉在窗户上的塑料布,手上都是冻疮,墙上只有一块黑漆刷出来的坑洼不平的黑板。”一旁的河北省辛集市田家庄乡退休教师周国江忍不住插话。

  1985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印发,提出有步骤地实行九年义务教育。随后,国家“两基”攻坚战打响,随着适龄儿童少年入学高峰的到来,各地学校急需增容提质。

  “那是一个令人感动又鼓舞的时代”,周国江回忆,广大农村、城镇掀起了为孩子创造良好读书环境的热潮。

  “我们学校办学面积扩大了一倍,教室由旧到新,还添置了教学设备,通了电,上课还有录音机,学生的学习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都离不开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支持。”新世纪初,周国江所在的辛集市顺利通过国家“两基”验收,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

  1992年出生的王宇在出版社工作,这是他第二次来看展览了。标准化的课桌椅,空调暖气、电子白板、投影展台一应俱全……“进入”现代教室,他有些感慨:“教学环境和硬件设施越来越好,我们能在这样的教室里上课学习,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

  2014年,教育部等三部委提出“全面改薄”20项底线要求,加大了资金投入,针对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缺口,“缺什么补什么”,各地办学条件得到了大幅改善。就在这一年,辛集市又顺利通过了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作为一名老教师,我见证了义务教育发展越来越均衡和优质的过程。”周国江说。

  “不可思议”,看着体验屏幕里六七十年代的教室,参观展览的北京物资学院大一学生李畅感叹。“我所在的中学科技感十足,电子感应笔轻轻一点,课件、视频就出现在电子白板上了,学校还建有阅读室、科学室、音乐厅,很人性化。”谈及此,这个2001年出生的北京姑娘幸福感满满。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近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作出的庄严承诺。“如今,我的小孙女也上了小学一年级,在多媒体教室里利用各种优质教学资源学习,那条件,可是今非昔比呀!有理由相信,我们的教育只会越来越好。”王淑婵说。

  1. [内容来源:中国教育报]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ying]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