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颖儿莫文蔚我的长辈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国学人物

本非“纯净水”,应去“粗鄙化”——网络语言大家谈
时间:2016-08-17 08:51:29  来源:国学网  作者:  

  当今这个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信息发布、信息交互和信息交易的平台。随着网络边界的不断扩大,互联网的媒体属性、社交属性和商品交易属性正在日益深入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语言文字是互联网传播的主要载体之一,如何正确认识和运用网络语言,准确、健康而优雅地使用我们的民族语言,就成为大家很关注的一个话题。

  由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组织编写、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从2005年至今已走过了11个年头。语言报告一直关注网络语言生活的诸多话题,从最初手机的语言使用,到博客、微博的语言使用,一直到现今微信的语言使用。2015年涉及的话题有“网络语言规范与热议”,2016年探讨了“网络低俗词语问题”这一话题。历年的报告在内容上的关注点也从网络语言“MM”“大虾”,到火星文,再到网络多字格,最后到“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等这些网络流行词语的运用。

  这些语言报告发现了一个特点,即网络语言并非什么“洪水猛兽”,而是一种新的社会方言,反映了民间语言蓬勃的创新能力。“秒杀”“山寨”“给力”“点赞”等词都已经被吸收到《现代汉语词典》中。但是不能否认,网络语言也存在一些粗鄙化的现象,像“屌丝”这类网络低俗词语,已经引起很多人的反感与焦虑。

  当前,我国对网络语言的研究逐渐走向理性和成熟,并且形成3点共识:其一,对网络语言不宜一刀切。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大众正确使用网络语言;另一方面,对像大众媒体、教材出版这些带有窗口导向的行业,要在尊重语言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制定一些必要的规则和标准,而且这些规则标准要具体,有可操作性。

  其二,对网络语言粗鄙化需要治理。语言是人的脸面,也是民族的标牌,网络语言也需要健康发展。要从根本上纠正网络语言粗鄙化的倾向,关键在于要治理它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环境,如果我们现实社会对说脏话零容忍,一个清朗的网络环境就离我们不远了。

  其三,需正确看待语言纯洁性的问题。语言为社会交际服务,社会在发展,人群也在变化。社会群体的用语不纯洁,语言发展也注定不会纯洁;只有社会用语不断发展变化,才能适应社会对于语言纯洁性的需求。所以要特别警惕那些打着“维护语言纯洁性”的旗号,利用人民朴素的民族感情来混淆视听的做法。正像许嘉璐先生所说:“我们是在不规范的情况下搞规范,语言又是在规范中发展,不进行规范当然不行。但是过分强调规范,要指望它纯而又纯,也是不行的。”

  1. [内容来源:国学网]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WB003]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