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颖儿莫文蔚我的长辈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国学人物

阳明心学:追求最好的自己
时间:2015-11-13 10:02:00  来源:腾讯  作者:  

1.png

  阳明心学致良知,直指内圣外王圣学之道,通过事上磨,心上觉,去除私欲,警察克己,让内心明亮清澈如镜,物来顺应,过而不着,从而修得动如不动的强大内心力量!

  在当今一切价值被货币化的商业社会,心为物役,无论是贫是富,总觉得自己活得很累,不断追求更高、更强、更快、更多的欲望之心如同与自己的影子赛跑,永无止境。但真正能够建立起一番事业而基业长青的人,一定是那些内心强大而有力量,知止得定,因定得静,静而生慧,得以致远!王阳明心学就是告示世人,如何在红尘生活工作中,通过事上磨练心境,提升心性,获得“动亦定,静亦定”的良知力量与智慧!我们看看500年前的王阳明是如何找到最好的自己的。

  王阳明有诗曰:“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

  1496年,大明王朝举子们的全国会试结束,当朝状元公之子王阳明又一次榜上无名。说起这王阳明,当时可不是等闲之辈,1493年春天,他已参加过一次这样的考试,那次落第后,许多人都感到不应该,京城里的一些达官贵人都到王宅里去安慰他,甚至连宰相李西涯都来了。我们可以想象,考试以前的王阳明,已经承担了人们多重的期待,按李宰相的揣测,王阳明一定有很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就以开玩笑的方式来缓解,他对王阳明说:“汝今岁不第,来科必为状元,试做来科状元赋。”王阳明也真不含糊,提起笔来就写了一篇,以至在座的诸位大老,连连惊叹:“天才!天才!”就是这个天才,没想到第二次考试又失败了,按一般人的心理推测,这压力太大了,当时跟王阳明同舍的一位考生也落第了,感到无脸见人,王阳明安慰他说:“世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显出了其心不为物役的力量。

  百难千死中不移志

  就是这位对心的力量有所体悟的王阳明,在官场上遭到了一次大的劫难,1506年2月,他因上书言事,得罪了权奸刘瑾,被抓了起来,并被贬谪到贵州龙场驿干驿丞,这年王阳明35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1508年春天,他终于到了龙场,在龙场艰难困苦的三年里,王阳明对心的力量又有了新的体悟。一开始,他对得失荣辱都可以超脱了,但生死一念尚觉未化,于是在困难的生活中,经常问自己:“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在一个夜深人静的时刻,“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寤寐中若有人语之者,不觉呼跃,从者皆惊。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立奇功不奖反遭诬

  1519年明王朝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江西的宁王朱辰濠叛乱,得到消息的王阳明未及报告朝廷,果断地起兵平叛,事后,王阳明有大功而见嫉,非但没有受到应有的奖赏,反而差一点被诬告谋反杀头。一般人处此状况,大多是会忧愤难平的,但王阳明却能从容化解。经过这样的变故,他更加坚信了“良知真足以忘患难,出生死,所谓考三王,建天地,质鬼神,俟后圣,无弗同者”。他给学生的信中说:“近来信得致良知三字,真圣门正法眼藏。往年尚疑未尽,今自多事以来,只此良知无不具足。譬之操舟得舵,平澜浅濑,无不如意,虽遇颠风逆浪,舵柄在手,可免没溺之患矣。”

  心学名师出高徒

  王阳明有个学生叫聂豹,晚年曾被谤逮捕下狱,锦衣卫来抓他时,他从容镇静,毫无惊恐之态,时人无不叹服,这就是一个有心学修养的人的受用之处,也是其做人牛气的地方。当心学在中国大地上逐步传播普及之后,聂豹并不是一个孤例,而是许多中国人的生活常态。王阳明曾曰:“乐是心之本体,虽不同于七情之乐,而亦不外于七情之乐。虽则圣贤别有真乐,而亦常人之所同有,但常人有之而不自知,反自求许多忧苦,自加迷弃。虽在忧苦迷弃之中,而此乐又未尝不存,但一念开明,反身而诚,则即此而在矣。”

  了解了这位心学大圣的故事,我们就会发现,心其实很强大。只要内心足够坚定,又何苦让自己陷入现实的夹缝中苦苦挣扎……今天,心为物役似乎已是常态,外界的物左右了内在的心,以至于人们普遍感觉是,物与幸福的增长不成比例。其实,我们的心并非如此的脆弱,只不过是我们在追逐外物的过程中,将其迷失了。王阳明的心学会对我们现代人的生活有所启发,使我们看到,心本来有其不可动摇的力量之所在。许多信服王阳明心学的人,就这样生活在快乐之中,“素富贵,行乎富贵;素患难,行乎患难”。也许今天的人们,很难理解有一个时期我们中国人曾经这样心灵自由的生活过,内心有如此充盈的感情。时下的生活弥漫着功名利禄的氛围,有了钱希望有更多的钱,有了权希望有更大的权,对房子、车子、色欲等等都是不知餍足,而一点点的不满足,就足以让人辗转反侧焦虑异常。物质的丰富之下,是犯罪率、自杀率、离婚率、精神病率的升高,人们普遍的感觉是浮躁,浮躁久了就生暴躁,暴躁久了就生暴戾,媒体上经常报道的灭门惨案、屠杀亲人,已让人嗅到了这种暴戾之气。对治这种情况,也许正需要王阳明的心学,当人们发现了自己内心的力量之时,就不会被外界所左右,从而就能生活得自得其乐。反观我们周围的物质主义氛围,我们同样可以发现王阳明心学复兴的类似动力,不过需要有人对心的内涵加以现代化,使之适合现代人的生活。

  1. [内容来源:腾讯]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wangbian001]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