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市场部总监、第二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项目召集人 侯春艳
各位在座的老师,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凤凰网向今天来参与活动的、一直以来给予我们大力帮助的各位朋友道一声感谢,衷心地谢谢大家。
全球华人国学大典的渊源,要追溯到两年前,这是机缘,凤凰网跟岳麓书院在这个事情上一拍即合,达成了共识。凤凰网在各类领域都有自己主办的活动,比如说财经领域、公益领域、娱乐领域、时尚领域、汽车领域等。中华传统文化复兴的大潮,让我们意识到,这是凤凰网不可推卸的媒体责任和担当。这种共同的追求让我们跟岳麓书院很快达成了合作的共识,促成了我们第一届的全球华人国学盛典。当时受到了海内外极好的反响,这坚定了我们继续走下去的信念。我们当时规划的就是每两年做一次大典,中间小年穿插一些持续的文化活动。时间真的过得很快,到了第二届的大典,现在基本上已经进入了搜集和评审的过程。前不久,我们在故宫也开了新闻发布会,我们依旧受到很多老师的支持,他们一直跟我们在这条路上走着。刚才柳理主编已经把大致的情况跟大家简单介绍了一下。因为时间的关系,我简单地说一下,这一届与往届相比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很有幸,这一届请许嘉璐先生做总顾问,在选题方面,许先生亲力亲为给我们提出了一些指导建议,我们受益匪浅。后面整体上有好几个地方跟前年有些不一样。
第一,今年我们的学术支持单位有增扩,有新的伙伴加入进来,比如一些基金会。这反映了越来越多的学术机构跟我们并肩,走在一条实际上很艰难的路上,但是大家都非常有信心和信念。
第二,今年评审的范围有所扩大。第一届有近200位知名学者,但今年我们扩大到了300位。海内外知名的学者都会参与进来,进行提名、参评、最后评审的决策。我们希望更大程度地做到公开、透明、公正,把我们媒体平台本身的价值和特点充分地发挥起来,这是我们今年跟往年第二个不太一样的地方。
第三,今年我们准备把优秀学者在系列活动中的各种言论和发表的论文在最后集结成册,这个东西能够延续下去,从而不断有一些沉淀和积累,这是我们今年比较有特点的地方。
第四,今年我们将在国学传播领域上下更大的功夫。今年的主题就是致敬国学和亲近国学,站得很高很正。这个支点立得非常高,但是传统文化的复兴,要想真的能够持续下去,还是要靠普通的老百姓和国民大众,需要他们能够真正意识到这一点,并且身体力行,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去履行。今年非常强调亲近国学这个概念。亲近国学与日常的传播是分不开的。我们在第一届评选的整个过程中有比较深的体会,因为我们在专业和学术的领域是很厚重的,但是传播这一块相对较弱。可能也是因为时间的迁移,到了今年,传播领域参与的机构更多,形式更丰富一些。我记得第一届国学大典有一项奖(创意传播奖)放空了,因为当时我们确实找不到符合标准的,而且我们宁可空着也不能降低标准。所以我们希望,今年传播的奖项能收到更好的案例,拓展一些新的传播形式。今年我们也在传播奖项设置的定义上做了一些拓展。今天非常有幸请到这么多的专家和老师到现场,围绕着这个评奖的范围等给我们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因为时间的关系,最后我想说:中华传统文化薪火相承不是轻松的事情,而是非常艰巨的任务,这条路很长,长于我们所预期到的。这个需要仰仗所有有共同追求和目标的同仁,凤凰网愿意把我们平台的资源和优势都拿出来,并且发挥到最好,汇聚大家的力量,在这个事业上尽到我们所能尽到的一点微薄的力量,最后再次谢谢各位老师。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