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弘扬我国传统文化,提振文化信仰,打造文化阜阳,日前,阜阳市关工委邀请着名国学大师、北京儒学研究专家王少农来阜阳养公藏书室举办儒家传统文化讲座,主讲《中国人的信仰》,安徽省政府教育督学杨世新、阜阳市政协文史委主任杨新、阜阳市关工委副秘书长范醒华、阜师院、阜阳市委党校的部分教授,安徽和谐传统文化研究院的李子君、临泉姜子牙研究会会长李玉玺、《老子》研究者张永兴、颍淮书社和阜阳老知青协会的部分同志应邀参加,市职业技术学院文学社、阜师院国学社、阜城部分中小学校长和教师以及阜阳一中的学生代表 等数百人踊跃聆听了讲座,感受了信仰的深度和力量。
我国历史文化长河中最优秀的经典当数先秦文化,先秦文化中首推儒家思想,而儒家思想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汇集了思想信仰之髓、为官用人之道、经商处事之途、谋略规划之智、战略战术之法的大智慧,是一座精神富矿。 去年12月27日上午9时许,王少农先生应邀来到位于阜阳城三里湾附近的养公藏书室,下车伊始,王老师向养公藏书室捐赠了他的着作《孔子思想》,就开始了他以《中国人的信仰》为主题的讲座。王老师认为,一切的危机都是信仰危机造成的,因而他积极提倡重建信仰。他说,不同的民族、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信仰,对于这个发挥性命题,他不能给每个人的信仰提供答案,但应以国家的信仰(价值观)作为评判标准。为此,他首先介绍了自己5年前采访涉猎儒释道、天主教和伊斯兰教的17位专家以及出版《中国人的信仰》的历程;接着,他提出孔子是否为中国文化的源头让大家互动,他认为,孔子是教师的源头,不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可以通过孔子思想寻找中国文化的源头。他对孔子思想有很深入的研究,出版了专着《孔子思想》,并创造性地把《论语·颜渊》放到第一章;最后,他讲授了孔门四科,阐述了四者之间的关系,强调了德行的重要性,倡导孝道,从思想根源上铲除腐败,用好以孝反腐这一利器,他认为,不孝导致不忠,不忠不孝导致贪腐,他说,孔子最崇尚的是人的德行,一个人品德的优劣决定其对社会有无正能量。重建信仰需要国家引导,政府、学校扮演教化职能。信仰(道德)建设不能缺少中间环节——家庭建设,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信仰(道德)引领很重要。他在讲解过程中引经据典、娓娓道来、启发智慧、引人思考,并擅长于运用诸子百家的智慧精华来解读古典传统文化的真义,借以深刻阐述人生修为和管理之道。
另外,王少农先生关于“夫子”等称谓的解读更是妙语连珠。他说,“夫”字突破“天”,意味着孔子时代的夫子大于天子。他认为,由于秦始皇焚书坑儒导致秦汉以后没有夫子,西汉的董仲舒虽有夫子之功,但因陷入西汉初期的政治斗争而与“夫子”之位失之交臂。唐朝的韩愈勉强可以称为“夫子”。宋代的朱熹编《四书》,固化“五经四书”的框架,使儒家经典形成稳固的体系,应是“夫子”。 关于传播国学问题,王老师建议首选安全无害的《论语》。关于“如何在中华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找到结合点”的问题,他认为应从孔子思想出发,提倡“忠孝”,这个结合点,就是忠于国家、孝顺父母。
王少农此次阜阳之行逗留一天,共带来三件套大礼包,继一上午的讲座之“礼"后,中午与部分与会人员到位于开发区的雨花斋体验素餐,对儒家的饮食文化进行现身说法,下午,在太平洋大酒店会议室为打造书香门第再献良策。
据了解,王少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倡导者和传播者,精研儒释道,着有《孔子思想》、《孔子做人绝学》、《中国人的信仰》、《老子处世真经》、《庄子除烦智慧》、《孟子谋事胆魄》、《重建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易经成功智慧》、《心灵的盛宴》、《孙子兵法成事之道》、《佛家人生智慧》等30余部国学着作。其作品被广泛介绍到美国、加拿大、西班牙、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现为中华职业教育社职业指导中心首席国学导师,孔子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国学机构的特邀导师。(潘书培 贾国胜 王建中 通讯员 赵友坤)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