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我的长辈知青Super kids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国学人物

滕文生:如何推进儒学普及教育工作
时间:2017-06-05 09:04:04  来源:国际儒学联合会  作者:滕文生  

  【编者按】做好儒学的普及教育工作,是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国际儒学联合会的基本工作内容之一。这篇文章是时任国际儒学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滕文生2010年4月17日在国际儒联第三次儒学普及工作座谈会上的致辞,其中对做好儒学普及教育工作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的分析和论述,至今读起来不仅不过时,而且依然引人思考。

  

 

  第一,关于坚持儒学研究和儒学普及教育工作的正确指导思想。

  近些年来,我国传统文化即人们所说的“国学”“儒学”等等的研究与学习空气,在学术界以及社会上明显增强了。有人便提出一个疑问:“国学”、“儒学”这么热,是不是说明马克思主义思想有些冷了、有些不大灵了?很显然这是一种错觉,情况并不是这样。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只要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就始终是灵的。从我国大陆来说,无论是传统文化的研究还是它们的普及教育工作,当然也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进行的。我们党历来强调,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所谓中国实际,既包括中国的现实实际,也包括中国的历史实际。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是同这两个实际都要结合的。中国的传统文化,就属于中国的历史实际的范畴。我们党从成立那天起,就十分重视和始终注意学习与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不断地从中汲取思想文化营养,并且在实践中予以改造和运用。在我们党的文献和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的着作中都充分反映和说明了这一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既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也包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在内的。我们现在加强对国学、儒学的研究和学习,目的仍然是为了继续丰富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毫无疑义,这些研究和学习,仍然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当然,坚持这种指导,绝不是简单地“贴标签”,不是引用一些马克思主义词句去生框硬套,而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历史唯物论,去分析和研究我们的传统文化,也就是说要把马克思主义的精神与方法贯彻和融会于传统文化的研究之中。只有这样,我们的儒学研究和儒学普及教育工作,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深入下去并不断取得新的成果。

  第二,关于儒学研究与儒学普及教育的关系。

  研究是基础,普及教育是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果离开了研究这个基础,普及教育就难以进行;反过来,如果只是注重研究而不去进行普及教育,研究的成果也难以在社会实际中发挥作用。总之,研究与普及教育是有机结合、缺一不可的。理论必须联系实际,研究和精通理论的目的全在于应用;研究和精通学术的最终目的,一般说来也都在于应用。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我们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一个优良传统。儒家所说的“经世致用”,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儒学的普及教育,是儒学的研究与应用之间的一座桥梁,没有普及教育,就谈不上充分的应用,而普及教育本身也是应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搞好普及教育工作,我们的研究成果才能在社会现实生活中不断开花结果,才能对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国家、社会的发展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毛泽东同志曾多次说过,哲学要从哲学家的课堂上解放出来,走到群众中去,走到社会实践中去。我们的儒学研究,也应这样去做,也应从儒学研究者的书斋中和课堂上,走到群众中和社会实践中去。我们的儒学工作者,如果既能当研究者、又能当普及教育者,那将是倍增贡献、倍加光荣的事情。

  第三,关于儒学普及教育活动的内容。

  进行儒学普及教育,内容不外乎两大方面。一是推动对儒家经典的学习活动,二是加强对儒学研究着作的宣传工作。对儒家经典的学习,要提倡和鼓励人们尤其是中小学生,背诵一些重要经典的原文,通过背诵一旦理解和掌握了它们的思想精华,那是会终生受用的。对儒学研究着作的宣传,可以从现代学者和以往学者的研究中,选择他们的一些优秀着述,有针对性地宣讲到群众和青少年中去。这种学习活动和宣讲工作,要注意紧密联系群众和青少年的思想实际,注意结合并按照各地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来进行。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儒学普及教育更加贴近实际,才会收到更大的成效。

  第四,关于儒学普及教育活动的形式。

  任何教育的形式都是为其教育的内容和收效服务的。凡是有利于把儒学的知识、儒学的基本精神、儒学的思想精华传播普及到群众中去,容易使群众入耳、入脑、入心,容易收到实效的形式,都可以采用。形式越多样越好,越生动活泼越好。这几年来,全国许多地方在儒学普及教育方面,进行了各种有益的尝试,摸索出了很多好的形式和好的经验。以承办我们这次座谈会的东道主盐城师范学院为例,他们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和儒学普及教育中,开设了“国学文化讲坛”、“行知大讲堂”,设立了“儒学经典赏析会”,开展了以学习和实践传统美德为主题的“知荣知耻、成就人生”、“诚信、感恩、自强”、“遵章守纪、修身立德”等活动,这些形式和经验都很好。希望大家在这次会议上,能够对各地进行儒学普及教育的形式和经验,充分加以交流、分析和总结,以利把它们因地制宜地进一步推广开去。

  第五,关于儒学普及教育活动的重点。

  总的说来,我们进行的这种普及教育,应该是面向全社会的,既面向群众也面向干部,既面向成年人也面向青少年。但是,做任何事情都要有重点,没有重点全面也搞不好。当前,不仅在群众而且在干部中,还有相当一些人缺乏对儒学知识的掌握,缺乏对儒学的基本精神和思想精华的了解,因此在群众和干部中间,分层次、有步骤地进行儒学普及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对此我们儒联要尽力加以推动。那么,为什么我们还要把儒学普及教育的重点放在中小学生、青少年当中呢?其道理也很清楚。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未来国家建设的栋梁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在他们年少年轻之时,通过普及教育,帮助他们打好掌握儒学、掌握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的基础,特别是帮助他们从儒学从传统文化中掌握更多的道德知识和历史知识、哲学知识,增加他们立身处世和做人做事的本领与智慧,这对于他们将来更好地承担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是极为有益的。

  【作者:滕文生,国际儒学联合会会长】

  1. [内容来源:国际儒学联合会]
  2. [内容作者:滕文生]
  3. [责任编辑:WB002]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