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我的长辈知青Super kids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国学人物

张忠培:留下了浓墨重彩一笔的故宫博物院老院长
时间:2017-08-21 16:27:53  来源:凤凰网  作者:高丹 竹君  

   

 

  追思会海报

  张忠培的考古人生

  “张忠培先生将一生都奉献给了自己所钟爱的考古事业。”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回忆。

  张忠培1934年生于湖南长沙。1952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刚上大学时,张忠培一度觉得考古尽是坛坛罐罐,砖头瓦块,破铜烂铁,认物不认人,缺乏历史线索,难以探讨国家发展道路等理论问题。1955年参加西安半坡原始社会遗址实习,他第一次接触遗存材料,后又做西安市客省庄西周墓葬分期,领悟到:考古不能光靠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还要扎实地占有资料。”故宫博物院的《张忠培的生平》这样介绍。

  

 

  张忠培先生长子张晓悟

  “从1958年开始,张忠培先生在陕西华县及渭南、吉林市郊及白城地区、黑龙江饶河及虎林、湖北江陵、河北蔚县、山西晋中及忻州、内蒙古通辽及赤峰和河套地区等多处遗址或墓地,主持大规模的考古调查、考古发掘、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写工作。”单霁翔在追思会上说。

  1961年初,副博士毕业的张忠培赴吉林大学历史系任教,1972年创办吉林大学考古专业并于后组建考古学系,历任吉林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7年,张忠培调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他锐意改革,在博物馆的制度建设、体制改革、文物保护和总体规划等方面提出许多新理念和新做法,推动了故宫博物院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为中国博物馆界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故宫博物院方面介绍。

  除了发展故宫博物院事业,张忠培还先后担任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成员、长江三峡工程验收委员会委员、南水北调工程考古专家组组长等,主持和参与了大量国家和地方重大工程建设中的文物保护、规划、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方案论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规划论证、考古发掘计划审批咨询和考古工地检查、验收等工作。

  张忠培从1955年开始撰写考古文章,生前共发表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250余篇,出版学术专着、合着、编着、文集20余部,总字数超过500万字。张忠培提出的“三论”也被学界广泛采用:“‘谱系论’发展了苏秉琦‘区系类型论’,已成为考古学文化研究的重要方法论;‘国家论’丰富了苏秉琦的‘文明论’,形成了重构中国古今社会的新学说;‘文化论’总结了中国文化从多元一体到一统多元的关系,提出了‘传承、吸收、融合、创新’是古今文化演进规律的新观点。”

  2008年,张忠培担任中国考古学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长。

  

 

  张忠培先生的同学叶小燕先生

  社会各界齐追思

  追思会上,来自国家文物局、张忠培母校以及他曾经任职的工作单位与机构的代表分别发言,追思他对于国家文物考古事业做出的重要贡献。

  谢辰生、耿宝昌、黄景略、严文明4位学界老前辈通过视频的形式,追忆了张忠培的为人处世与治学风范。张忠培的老同学80岁的叶小燕,以及学生代表、青年学者代表、亲属分别发言,追思张忠培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来自湖南省文物局、良渚遗址、黄河流域考古界等地方代表追忆张忠培奔走于全国各地考古一线的身影,感念张忠培对全国各地考古与文物保护事业的推动。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

  “一位培养出了无数优秀人才的老师、一位继承与发展了中国考古学伟大事业的学者、一位在国家文物保护事业中力挽狂澜的老专家、一位为故宫博物院永续发展留下了浓墨重彩一笔的老院长。”单霁翔这样评价张忠培。

  1. [内容来源:凤凰网]
  2. [内容作者:高丹 竹君]
  3. [责任编辑:WB003]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