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莫文蔚颖儿我的长辈知青
内容页头部banner

古玩研究

以佩着身,复古人之风骨
时间:2019-07-25 11:08:24  来源:  作者:  

 

众所周知,中国是爱玉之国、崇玉之邦,几千年来人们敬玉、爱玉、戴玉、赏玉、藏玉、玩玉,对玉怀着一种特殊的情感,我们有“宁为玉碎”的刚烈气节;“化干戈为玉帛”的坦荡胸怀;“润泽以温”的清正风度;“瑕不掩瑜”的包容大气。

“玉”字在古人心目中是一个美好、高尚的字眼,在古代诗文中,常用玉来比喻和形容一切美好的人或事物。如:以玉喻人的词有玉容、玉面、玉女、亭亭玉立等;以玉喻物的词有玉膳、玉食、玉泉等;以玉组成的成语有金玉良缘、金科玉律、珠圆玉润、抛砖引玉等,更有多少人把自己心爱的儿女以玉来起名,对玉的爱,在国人的心中有着深深的根。

纵观历史可见,“玉”字始于我国最古老的文字,商代甲骨文和钟鼎文中。汉字曾造出从玉的字近500个,后世流传的“宝”字,是“玉”和“家”的合字,这是以“玉”被私有而显示出玉文化中的不可替代的价值。

如果细心,你会发现上古神话文学《女娲补天》,战国时期的《韩非子》,元末明初的一曲脍炙人口的杂剧《玉梳记》,明代着名戏曲作家汤显祖所作的《紫钗记》,出自清代作家曹雪芹之手的《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各大名着里有关玉的记载,都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可以说玉在中华文学里是极其重要的存在。

爱玉之心不分古今,与之伴随而来的议题,就是关于玉佩的鉴别,简单来讲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是看,主要看晶体透明度,真玉透明度较强,油脂光泽等;如玉的颜色要均匀,不能色调不一,还要色泽鲜明,软玉常见颜色有白、灰白、绿、暗绿、黄、黑等色,值得注意的是尽量不要在灯光下观其颜色,因为玉的颜色在灯光下的视觉效果要比自然光线下的效果好很多。玉的底,通体要剔透,虽然半透明不透明都有,但是没有杂质和黑斑的,另外真玉的表面会非常光洁、温润,不会出现毛细裂纹。

其次要听玉的声音。将玉器用细绳吊在空中,用金属轻轻敲击,若是A类玉会发出一种清脆悦耳之声;如果是人工处理品则会发出很实、很低沉闷哑的声音。然后则是测试,真玉从玻璃上划过,玻璃上留下划痕,而玉石本身则丝毫无损。

艺术是每件玉器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最难做到的,凡气韵生动、形神兼备的高艺术性的玉器不仅要有精美的艺术表现,同时要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它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美好的视觉感受,同时还是更高的精神享受,不过艺术审美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希望各位都能遇见最具眼缘的“宝玉”,佩着身,复古人之风骨。

 
  1. [内容来源:]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tingting]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