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中国是爱玉之国、崇玉之邦,几千年来人们敬玉、爱玉、戴玉、赏玉、藏玉、玩玉,对玉怀着一种特殊的情感,我们有“宁为玉碎”的刚烈气节;“化干戈为玉帛”的坦荡胸怀;“润泽以温”的清正风度;“瑕不掩瑜”的包容大气。
“玉”字在古人心目中是一个美好、高尚的字眼,在古代诗文中,常用玉来比喻和形容一切美好的人或事物。如:以玉喻人的词有玉容、玉面、玉女、亭亭玉立等;以玉喻物的词有玉膳、玉食、玉泉等;以玉组成的成语有金玉良缘、金科玉律、珠圆玉润、抛砖引玉等,更有多少人把自己心爱的儿女以玉来起名,对玉的爱,在国人的心中有着深深的根。
纵观历史可见,“玉”字始于我国最古老的文字,商代甲骨文和钟鼎文中。汉字曾造出从玉的字近500个,后世流传的“宝”字,是“玉”和“家”的合字,这是以“玉”被私有而显示出玉文化中的不可替代的价值。
如果细心,你会发现上古神话文学《女娲补天》,战国时期的《韩非子》,元末明初的一曲脍炙人口的杂剧《玉梳记》,明代着名戏曲作家汤显祖所作的《紫钗记》,出自清代作家曹雪芹之手的《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各大名着里有关玉的记载,都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可以说玉在中华文学里是极其重要的存在。
爱玉之心不分古今,与之伴随而来的议题,就是关于玉佩的鉴别,简单来讲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是看,主要看晶体透明度,真玉透明度较强,油脂光泽等;如玉的颜色要均匀,不能色调不一,还要色泽鲜明,软玉常见颜色有白、灰白、绿、暗绿、黄、黑等色,值得注意的是尽量不要在灯光下观其颜色,因为玉的颜色在灯光下的视觉效果要比自然光线下的效果好很多。玉的底,通体要剔透,虽然半透明不透明都有,但是没有杂质和黑斑的,另外真玉的表面会非常光洁、温润,不会出现毛细裂纹。
其次要听玉的声音。将玉器用细绳吊在空中,用金属轻轻敲击,若是A类玉会发出一种清脆悦耳之声;如果是人工处理品则会发出很实、很低沉闷哑的声音。然后则是测试,真玉从玻璃上划过,玻璃上留下划痕,而玉石本身则丝毫无损。
艺术是每件玉器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最难做到的,凡气韵生动、形神兼备的高艺术性的玉器不仅要有精美的艺术表现,同时要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它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美好的视觉感受,同时还是更高的精神享受,不过艺术审美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希望各位都能遇见最具眼缘的“宝玉”,佩着身,复古人之风骨。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