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把握春晚发展 首先要有明确定位
真正的艺术没有完美的。当我们回头看的时候,往往发现实现的只达到了预想的70%,剩下的那部分没有达到,不是因为没有努力,而是因为执行力的局限以及额外的一些因素,使得初衷没有得到完美体现。所谓艺术家,一般都拥有理想主义和浪漫气息,于是,当想办春晚的时候是一个思想,做完后是一个现实的结果,若干年以后回头再看,又是一个不一样的感觉。遗憾总是有的,只是还有一点我们可以庆幸,春晚并没因横飞的板砖止步,春晚仍在继续,并已成为年俗文化被认可、保留、继续。这就为春晚今后如何做到更好留下了更大的创作空间。相信只要有好的机制出台,就会有好的春晚。
如果想正确把握春晚的发展方向,首先要有一个界定,什么是“春节晚会”。大方向是领导给定的,我们可以决定形式。春晚的全称叫“春节联欢晚会”,这是从第一届春晚就叫过来的。“联欢”在“晚会”之前,但是我们哪届都没有做到,而是做成了一个“春节大型晚会”,纯粹的我演你看。只有当领导、演员,真正和老百姓坐在一起,所有的节目是从观众席中演出来的,那样才叫“联欢”。
走出创新旋涡,提倡全媒竞标
我不迷信“创新”这个词。因为我们的春晚就一直迷惑在“创新”这个词里,不知道有多少人注意得到,其实我们一直都在包装手段上下工夫,在技术场面上下工夫。如果把“创新”改一个字,即为“创造”。只有创造,才能有新的思路和行为,才能有新的结果。
综观今年全国地方台春晚,总量不下五十台,但是没有几个台是带有地方特色的,全是明星在四处走穴。有一句老话说,不吃别人吐出来的馍,但现在娱乐文化的重复,不仅是吃了,而且是在反复地嚼。中国的电视文化已经进入一个娱乐无底限的怪圈里面,我把它形容为一个文化旋涡,每个人都难以自拔,这样下去,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一定是毁灭性的。
基于此,我提倡竞标机制,规范操作,全媒参与。(可借鉴国际上大型赛事和国际博览会的竞标方法)全国就只有这一台春晚,如此一来,现状就会立刻改变,而且一定会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每年一届,如此一来,每年的大年三十晚上,所有人都会把视线关注过来,因为他们看到的将是不再重复的春晚。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