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我的长辈知青Super kids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名家风采

画家林丰俗病逝 岭南画坛痛失一巨匠:享年78岁
时间:2017-06-27 09:22:45  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作者:金羊网-新快报   

   

■林丰俗作品

■林丰俗作品  无论年少时还是工作后均与乡村联系密切,因此带来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

 

  “林丰俗先生过早地离开我们,是画坛的一大损失!”着名画家方楚雄接受记者采访时沉痛地表示。

  悼念着名画家林丰俗的消息,从5月13日晚10时多在网上传出。截至发稿时,网络悼念仍然此起彼伏,而新快报官方艺术公众号“新艺道”在5月14日凌晨时分发出的《怀念林丰俗先生》文章吸引了大批读者的留言。着名画家陈永锵听到这个消息后,表示“心情很沉重”。他坦言:“我的‘美学思想’是老林(林丰俗)给我启蒙的。”

  ■新快报记者 梁志钦

  去年底传患病消息

  5月13日终告不治,享年78岁

  着名画家、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林丰俗先生患病的消息,早于去年底就略有传闻,但更多的说法是肠胃不适。据其身边人透露,其近期病情急转直下,最终于5月13日晚8时34分因医治无效在广州离世,享年78岁。

  对于林丰俗的突然离世,着名画家方楚雄表示:“痛惜画坛失去一位人格高尚、学识渊博、一位谦谦君子、一位好人。”他更强调:“林丰俗先生过早地离开我们,是画坛的一大损失!” 着名画家陈永锵表示:“心情很沉重。”

  着名收藏家杨杰祥则称:“林老师一生对艺术执着追求,淡泊名利,不媚世俗,是极具文人风骨的真画人。”

  着名画家林墉则曾撰文评价他:“于艺事,是才子;于亲人,是孝子;于朋辈湖海,是君子。”

  无论是少年时期还是工作后

  始终与乡村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1939年,林丰俗出生于潮安县,这是潮汕平原一个靠近韩江、背倚桑浦山的乡村。20岁那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毕业分配到怀集县文化馆工作,后又调入肇庆地区群众艺术馆,在肇庆地区工作前后十多年。直到1981年,调入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任教,1999年退休。曾任广州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其艺术观念影响了一代代艺术学子。

  无论是少年时期还是工作后,林丰俗始终与乡村产生十分密切的联系,这一点也成了他后来创作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

  着名美术理论家梁照堂称:“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时,林丰俗带动了顺德容奇的一大拨画家群。形成了以‘南番顺’的水乡为主要题材的,很有河涌生活情趣的,顺德的桑基鱼塘、水网交融的艺术景貌。当时声势颇大,形成了‘顺德画派’及‘容奇画派’。”

  林丰俗自己曾说:“田野、土屋、溪流……之所以多次出现在我的画中,这无非与我长期生活的范围有关。那些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景物,常常勾起我对醇厚隽永的乡情的回忆,我不希望用太美丽的词藻来冲淡这种质朴感情的表达。”

  着名美术史家李伟铭如此评价他:“作为一个艺术家,林丰俗的特质首先表现在对大自然的生命活力的高度敏感。当这种敏感与他独特的乡土情怀融为一体的时候,他的笔墨境界便表现出了浓郁的东方的诗意和温馨的人情味。”

  梁照堂后来补充道,要评价林丰俗,仅仅围绕水乡山水,还不够全面,他称:“相比水乡山水有‘入世’的前提,他晚年在花鸟画的创作方面,更加倾向写心,一种文人抒发内心情感的‘出世’的追求。”

  

  ■1980年,林丰俗在肇庆创作《木棉》。图片均有家属提供

 

  同行回忆

  陈永锵: “我的美学思想是老林给我启蒙的”

  陈永锵回忆,他结识林丰俗先生,是在上世纪70年代初,后更在林丰俗的推荐下,到了肇庆“怀集竹木工艺厂”担任美术设计。“那阵子,在山区是穷困的。不过时间于我们却是阔绰的,几乎每三两天我都和老林在一起清茶一碗,直言快语地谈些民歌童谣、艺术人生。我常拿我的画作与篆刻请他指教,也常跟他一起到深山老林去看民俗的风情,去看大自然的平宁,听他朴实而亲和的教诲。”

  一次,在深山的写生中,因为过于投入地画画,陈永锵没有注意到当地炸石的警示,他与林丰俗差点儿都给高处倾泻下的巨石夺命!当时身贴崖壁,看着眼前从天而下的巨石,二人紧张中深呼一口气,既感上苍有眼,也对互相之间过于投入写生而敬佩。陈永锵说:“我由衷地敬林丰俗为师,他不肯,只说充其量是师友关系吧。我只好从之。但事实上,我的‘美学思想’是老林(林丰俗)给我启蒙的。”

  生前独白

  “我更喜欢置身于山水之间,无拘无束”

  我常以漫游的方式画速写,记录我的游踪以及一时的观感。我更喜欢置身于山水之间,无拘无束、轻轻松松地接受造物者的赐予,放下诸多俗尘重负,融情其中。这种物我交融的体验和感受,往往不是用笔把眼前的这一片景物勾画出来就能表达的。

  我游弋于景物之中,神思于景物之外,把看见的和想到的东西,一并画到我的画面上来,直至把画面塞满为止。有时,想到了又画不出来的,便只好用文字来补足。像这样画速写,自由自在,“胸无成竹”,根本就没有常规的构图观念。也可以说,速写只是我阅读景物的一种手段而已。有时,画面上或许会有一定的地形结构关系,但那也绝不是地图,只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似与不似就不计较了。

  家属缅怀

  女儿林醒蕾:父亲走了,走得安顺祥和。您的音容笑貌、您的教诲刻在我心中,您是我最爱最敬重的人。

  儿子林生雷:忘却烦恼与牵挂,重新出发,好好去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吧!

  女婿杨锦浩:记住您的话,记住您的教诲,记住您,您有太多的东西值得我们记住,您也是一位值得大家记住的人。

  网络悼念

  网名:qfdx

  深切悼念林丰俗老师!岭南画坛痛失巨匠!

  网名:铁肩

  林先生,德艺双馨,金石人的骄傲。

  网名:天昕

  惊闻丰俗先生仙逝,十分沉痛!他的诚挚,厚道,在岭南,在潮汕,乃至国内文艺界,为大家所称道。他是新岭南派的杰出代表,是艺术界卓越的创造者。永远怀念你,俗老!

  1. [内容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
  2. [内容作者:金羊网-新快报 ]
  3. [责任编辑:WB001]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